全球的經濟危機從未解除,擁有資本的富者越富、貧者越貧,也讓廣大以薪資為主要收入的中產階級,逐漸向下流動成為「新貧族」而且這是全球性的現象。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危機使得年輕人在就業、市場進入、心理健康等方面面臨重重挑戰,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來改善他們的處境。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危機對青年處境的影響巨大,其影響主要表現諸如:許多企業因經濟不景氣而裁員或縮減招聘,導致更高的失業率,就業機會減少,缺乏工作經驗的年輕人面臨和難以找到合適工作的挑戰;年輕人的工作質量可能下降,許多可能被迫接受低薪、非全職或不穩定的工作,無法獲得應有的職業發展和福利;經濟不穩定和職業前景不明,使得許多年輕人感到焦慮與失望,特別是在社交生活被限制的情況下,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顯;疫情期間許多學校轉向線上學習,不平等的資源分配使得一些年輕人無法獲得足夠的教育支援,教育資源獲取困難,影響長期職業前景;對於有創業意願的青年,資金的獲取變得更加困難,風險也大幅增加,這也可能抑制創新和新企業的發展;以及社會活動和志願服務的機會受到疫情的限制,削弱了青年的的社會網路和參與感。這些處境都是年輕人對的巨大挑戰與焦慮來源。此外,有許多人遇到自己從焦慮情緒走向憂鬱的時候,不一定會求助,往往錯過了治療的好機會,也因此可能造成社會問題,值得重視。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曾公開呼籲:「聯合國(各會員國)應進行長期的政策規劃,為青年與新世代的發展機會進行更多準備。」從日本到臺灣、南韓一一邁向超高齡社會,根據主計處和衛福部統計,臺灣的總生育率至2022年僅有0.87%的歷史新低,再加上平均壽命的增加、青壯人口淨移入率低,使得臺灣名列全球「高齡化速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青年世代卻因現實經濟條件與對未來不確定感高等種種原因,普遍傾向「晚婚晚生、不婚不生」的趨勢,更已無疑成為嚴重的「國安危機」。觀看在韓國M、Z 兩個世代的無數青年們在一次次的社會運動中展現自己不受政黨左右的主體性,催生了包括《青年基本法》在內的諸多改革政策、擴大青年參與國政的空間。而在日本新世代的職場菁英們普遍不再服膺過往諸如「加班文化、應酬交際」等舊習,更為注重性別平權和多元共融的價值,進而逐步地改變了日本的職場文化。儘管面臨全新且嚴峻的種種挑戰,臺灣和各國的青年世代,多數仍未放棄努力「拓荒」、走出屬於自己的新路徑。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青年可以採取以下幾種策略來突破困境,例如:技能提升與再教育,掌握數位技能、程式語言或外語等,這些都是當前和未來職場中需求較高的能力;考慮自由職業或兼職工作,利用平台等拓展收入來源,對創業感興趣的青年,可以探索創業機會,尤其是在網路和數位產品方面;良好的人脈關係能夠提供職業支援和機會,要積極參加專業社群活動或線上論壇,與行業內人士建立聯絡,尋找指導和職業機會;尋找專業的心理支援與諮詢資源,以利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情緒管理,或如冥想、運動和興趣愛好的培養也是自我減壓的重要方式;參與志願服務或社群活動,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還能擴大人際網路,提升自身的社會價值;保持對市場趨勢的敏銳度,隨時調整自己的職業路徑和目標,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保持積極的態度,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潛力,鼓勵自己找到能夠啟發和鼓勵自己的支援系統,並將吃苦當作吃補,把突破困難視為成長的機會,不要氣餒、不要放棄,就能為自己找到出路與希望。
許多國家透過心理健康支援、職業培訓與就業服務、經濟援助、創業支援政策、教育資助和獎學金、社會活動與聯絡、健康促進等措施來解決問題,目前台灣政府的相應的措施,例如制定《心理健康法》規範心理健康服務的提供,包括諮詢、治療和社群支援服務;《職業訓練法》、《創業促進法》,以及實施《就業促進法》,提供就業服務和諮詢、推動職業教育和訓練,及創立青年就業專案,促進青年在職場的投入與融入;透過《社會救助法》,發放失業救濟金和生活津貼,特別是針對疫情影響的青年;實施各種助學金計劃,並透過法令保障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資源,確保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推動數位轉型政策,透過數位學習相關法令,推動線上教育資源的開發和普及,讓青年能夠持續學習,並發布健康促進政策,提供運動與心理健康資源,以促進青年的整體健康。
世代更迭,各國無不寄望下一代的優秀,以及當世代的傑出,為國家開創更美好的未來。解決當前面臨的困境是首要,但觀政府林林總總的政策都立意良善,要落實才會有實際的成果。對於有效解決後全球經濟危機下年輕人的困境,首先必須讓資訊透明與加強宣導,且需貫徹政策監督與評估,不斷修正再落實,來為青年提供必要的支援和資源,幫助他們化解當前的焦慮和面對的挑戰,重拾希望和信心,成為鞏固國家發展與安定社會的中堅力量,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