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非暴力的政治智慧 從正確回應人民訴求開始

「國際非暴力日」是200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以聖雄甘地的生日訂立的,目的是希望各國反對任何的暴力行為。聖雄甘地以非暴力方式爭取到印度的獨立,終其一生為和平所做的奉獻,為全球建立推動人權與自由的典範,他的精神也啟發了人們處理社會問題的方式。國際非暴力日,是全球性的活動,它的重要性在於無論是身體的、言語、心靈或戰爭的暴力,對社會及世界造成深遠的傷害。

非暴力的積極目標是和平

亞里士多德曾說:「戰爭的目的必須是為了和平。」試問自古以來的戰役有哪幾場實現過這句話?但觀如今的俄烏戰爭,世局動盪、生靈塗炭,然而發動戰爭、堅持戰爭的領袖們,可曾想著讓和平早日到來?

七月上演的電影《奧本海默》,它的呈現方式引發了觀眾對於戰爭與和平的內省,原子彈確實在某種程度上縮短了戰爭的時間,但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和人道災難。這種極端的破壞力,不僅影響了軍事目標,更造成了無辜平民的生命損失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毀壞。希望我們看完電影可以從中汲取教訓,努力實現更和平、穩定的世界秩序。這種情況迫使我們反思,是否有更人道和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國際衝突,以避免無謂的犧牲和破壞。在解決國際衝突時,執政者需要更多地運用外交、對話和合作,而非依賴極端的武力手段。

日前媒體報導,22歲的退伍士兵蔡宗霖身穿迷彩服、手持塑膠步槍,在台灣徒步環島已經1個多月。在兩岸關係緊張之際,他希望藉著自己行動,喚起民眾對中共威脅的關注,提高全民抗敵的意識。蔡宗霖表示,他不知道自己還會在路上走多久,但他不會停下來,直到他把訊息傳遞到全台為止。一名黃姓攤販送上消暑甜點給蔡宗霖時說:「他是這個國家年輕人的榜樣。我覺得他很棒。」這也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非暴力訴求。其實關於中共可能武力犯台的議題,不止民間關注,在立法院也有諸多討論與質詢。

「汝欲和平,必先備戰」是一句拉丁格言。但甘地卻為世人證明了「非暴力是人類可以使用的最高智慧與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非暴力源自於愛,可以改變歷史」。以非暴力的的手段爭取和平的到來,這也是聯合國想要達到的理想。2001年9月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55/282號決議,決定自2002年起,國際和平日訂為9月21日。決議中提到:「宣布此後,國際和平日應成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並邀請所有國家和人民在這一天停止敵對行動。」詮釋了非暴力日也是和平日,希望各國政府與人民都能夠朝和平的目標努力。

非暴力教育仍待加強

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甘地為世人提供一個最佳的非暴力典範與教材,但人們應由歷史的背後去探討典範形成的原因與過程,從中提取價值與智慧。

在人類的世界,暴力一直都是有形和無形的存在著,自古以來,受壓迫者往往以暴力手段推翻腐敗的統治階級,這或許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方法,但受壓迫者成為統治者之後,若沒有從根本的原因去革除前政權的腐敗,必然會步上又被推翻的路。

當今各國在學校教育的推廣及網路資訊的發達下,人民的意識普遍提高,尤其是民主國家,民眾對關心的議題很勇於表達,對政府不合理的政策或作為,「公民不服從」具正當性的觀念也越普遍,街頭運動不少,但政府面對群眾街頭的陳抗運動,似乎很難有圓滿的回應,處理不好甚至引發暴力事件。

政府的作為是影響最廣、最深的社會教育,要知非暴力教育是否還待加強,從政府的作為上檢視,是一個較明顯的途徑。

人民理性訴求 政府正確回應 建構非暴力文化

在台灣,人民表達訴求的方式,除了制式化的個人、團體陳情,請願、訴願、訴訟之外,各地方政府與凱道上人數較多的陳抗都有,而老百姓以環島壯舉表達訴求的案例,除了為台海和平請命的的退伍士兵蔡宗霖外,有位為了稅捐冤錯假案表達訴求徒步環島的邱姓志工,他徒步環島 1,145公里,目標就是「法稅真改革,良心救臺灣」,而這個議題也曾引發眾多立委的關注與質詢,許多民間團體也多次上凱道表達訴求,卻未見政府正確回應。

各國都有稅制問題,不合理的稅制本質是對社會的一種暴力,雖然不如肢體暴力直接,卻對社會公平、經濟穩定和公共信任造成了嚴重損害。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的積極改革和民眾的共同參與。政府應加強稅務制度的透明度,簡化稅務程序,修復稅制亂象,確保稅收公平和合理。同時,政府應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確保稅收的正確使用,減少貪污和浪費。此外,民眾也應積極參與社會議題,促使政府回應民意,建立透明、公平的稅制,並促進和平對話來解決爭議。

國家暴力是最嚴重的暴力事件,政府對人民訴求的冷漠更是加成的暴力。以在台灣的民眾街頭運動來看,相較於政府對人民街頭訴求的不聞不問,多數台灣人民更具有非暴力素養,台灣人民是嚮往和平的,但台灣人民也是無法容忍無誠信的政府,在現代民主國家,人民可以用手中的選票來下架執政不力的政權,也算是用非暴力的形式來推翻腐敗的政權,這是台灣執政者要更加珍惜與警醒的。

在國際非暴力日,人們應該深思和平的價值,並從歷史和當代的典範中獲取啟發,以建設更美好的社會。政府的作為是影響最廣、最深的社會教育,由政府率先去除國家暴力,正確回應人民訴求,拿出誠意解決冤錯假案,還給人民公道,就是最佳的非暴力典範教育,非暴力的社會自然會形成。

首先,政府必須做為表率,去除任何形式的國家暴力,在政府犯錯侵害人權時提供有效救濟,並實現公平正義;其次,建立公民教育計劃,提升公民對社會議題的認識。學校和社區可以組織討論、講座等,使人們更深入了解並參與公共事務。其次,透明的溝通有助於建立信任與共識,政府應建立公開對話的平台,與人民進行溝通,解釋政策並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應該鼓勵社會的廣泛參與,特別是年輕人,讓他們關心社會議題並提出建議,為未來深化民主基礎,將有助於形成更多元的政策,因應社會需求。此外,在解決社會問題時也可以尋求國際合作的機會,增進國際支持和合作可以提高議題的關注度,推動政府更積極地行動起來。唯有通過和平的努力,才能共同創建更美好的未來。2024總統大選將至,有意角逐大位的候選人們,可有好的政見供選民檢視與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