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治國之良窳 在於收支平衡否

一個國家「治理品質」是否良好?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收支平衡」。收支平衡從家計角度來看是基本常識,因為一個家庭長期收支不平衡,絕對是無法支撐下去的。可是放到「國家等級」的角度,為何判斷標準就失去一致性。

2023年6月1日,美國因國家的支出大於收入,必須舉債才能平衡收支,然而舉債的數目將超過法定上限,因此必須經由國會同意,調高舉債的法定上限額度,才能順利舉債。美國國會當初決定引入「債務上限」制度,是希望用來規範美國財政部可以承擔的國家公共債務額度,亦即只要不超過法定舉債額度,就不需要國會批准每筆債務的發行。但是自《公共債務法》於1941年通過後,這個債務上限額度已被提高78次。只要國家一旦面臨下一年度收支無法平衡,就可以無限舉債,所謂的「債務法定上限」在實質上已形同虛設。美國雖是目前世界第一強國,可是隨著全世界的利率水準不斷提高,美國舉債的代價也愈來愈大。這個長期無法平衡自己收支的國家,會不會有一天不再是世界第一強國,已經有愈來愈多的人在憂慮。但許多學者在質疑,美國已不再是優秀國家。

英國在「收支平衡」上,也在這一年來栽了一個大觔斗。2022年9月23日,當時新任的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宣示為了刺激經濟成長,推動近半世紀來最大幅度的一系列減稅計畫。這項減稅計畫將會造成約450億英鎊(新台幣1.5兆元)的財政缺口,政府要去哪裡去找到新的一筆錢來平衡國家的預算呢?首相完全沒提到對策。英國是一個做事一板一眼的國家,民間發現首相的計畫出了大問題,輿論沸騰。最後,這位首相僅在位45天就下台,減稅計劃中止。

 一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尚未實施,就使一個英國首相下台。然在台灣,收支不平衡卻是政府「一再忽視」的事,而民眾關注的聲音也是微弱的。

2023年6月29日,政府為了減輕學生的就學負擔,教育部宣布投入220億預算,推動私立大專院校學雜費減免,每學期3.5萬元,針對經濟弱勢學生加碼補助,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預計2024年2月實施;教育部長潘文忠並於6月30日回應媒體對「教育平權1+3方案」未排富的質疑,表示是以教育平權概念出發,不應有差別待遇。這項措施對學生有很大的好處,不會有受益者反對。但從「收支平衡」的角度來看,政府要如何去補這220億元呢?相信許多民眾腦中閃過的也許是國家再舉債220億元就有了,但值得省思的是,這其中透露的危機,與美國債務上限額度屢次被提高,「債務法定上限」形同虛設,有何不同?

舉債或可解決一時的問題,但一個國家的永續經營才是最重要、最需要全盤長遠考量與籌謀的。

台灣人口結構已經老化,申請退休的人逐年增加,使得勞保從2017年起,便開始明顯出現支出大於收入的現象,民間開始傳出「勞保破產」的疑慮。但是由於勞保基金一開始的收支缺口不大,政府支應得來。可是這個缺口將會逐步擴大,使得政府在2024年要撥1,000億元來彌補收支缺口。據勞動部2022年勞保基金精算報告,從2024~2028這五年,保費與給付收支差額,政府至少要撥補8,800億元,平均每年要撥補1,600億元才能穩住勞保基金。要知道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一年總預算的規模約台幣2兆7千億元左右,單單就補足勞保支付缺口,就要耗掉國家總預算的6%。但是就算補了8,000億元,勞保的危機就解決了嗎?答案是沒有!因為當時間到了2029年以後,政府每年至少還要再投入2,360億元以上才夠,錢要從那裡來呢?

未來政府是要大幅舉債或是加稅?加稅容易流失選票,這是幾乎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就是舉債。所以在前面提到的減免學雜費的220億元,錢從哪裡來?教育部特別強調,會由行政院額外編列預算,由政府全數支應所需經費,不會排擠現有教育預算,更不會增加學校負擔。政府這樣的交代等於沒有交代,看來又是舉債。

如今的台灣社會,年青人不婚、不生,低薪佔了很大的因素,稅源也將日漸枯竭,如何還債?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對於「債留子孫」會有很強烈的感覺。可是如果國家的政策造成嚴重的「債留子孫」,一般民眾甚至覺得那不關我的事。但是國家面臨「債留子孫」的嚴重程度,已經不容忽視了!未來一年的國家預算,可能有8%、9%,甚至可能到10%要撥補勞保缺口,將會大量排擠國家在教育與基礎建設上的投資;換一個角度說,驚人的勞保缺口,將會啃蝕國家的競爭力!面對這個缺口,如果政府的對策就是舉債的話,將不是小額的「債留子孫」,而是「大債留子孫」!對下一代公平嗎?

勞保問題不能改革嗎?當然可以!改革途徑最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減少勞保支付,但是由於此事涉及到1,000萬人以上的權益,所以減少支付根本是政治自殺,沒有官員敢提出。另外一個方式就是增加勞保費率,雖然過去幾年已經有逐年小幅增加費率,但是杯水車薪,不足以挽救破產的速度;但是大幅提升費率,也是政治自殺。更何況如此做,對於年輕世代極不公平。

只要舉債,不在乎「收支平衡」,政府就可以繼續迴避問題,逐年增加金額撥補勞保收支缺口,代價就是拖垮政府的財政、犧牲國家長遠的競爭力。

可預知的,未來政府舉債的規模將會不斷擴大,在解決勞保虧損上,加稅又無善策,那麼「濫稅」的手法就可能會浮上檯面。所謂濫稅,就是在稅務獎勵金的政策下,激勵稅務官員多加一把力,從現有的稅基上來多拔鵝毛,甚至巧立名目濫權課稅,救濟制度形同虛設,如此,企業或百姓還有安寧的日子可以過嗎?

勞保虧損問題已經逼到眼前,民眾看到政府還在迴避問題,把問題丟給下一代,繼續在開支票,完全不問「錢在哪裡?」。試問,我國人民真的身處一個優秀治理的國家嗎?我國的國力經得起長期「入不敷出」的窘境嗎?難道政府沒有覺醒?還是只圖眼前的政治利益,忍心犧牲國家的未來?繼續舉債,再把大債壓到下一代身上?那麼,該覺醒的就是全體公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