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Meta、Twitter、亞馬遜的大規模裁員之後,日前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宣布將裁員1.2萬名員工,佔全球員工總數6%,IBM也才將裁員3,900人,全球各大企業的裁員風暴還持續進行中,去年至今矽谷已有超過十萬人被裁。儘管傳出越來越多的裁員消息,根據 CompTIA (美國計算機行業協會)對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卻顯示企業對科技人才的需求不降反升,去年10月科技相關職位空缺增加了3%以上。相信這些年會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同時也是禍福相倚的年代。
目前科技業最搶手的領域有AI (人工智慧)、網路安全和雲端計算,還有元宇宙。面對數位經濟時代來臨,有專家預估,未來20年只要是重複性、初級性,可以寫出SOP的工作 ,從白領到藍領,大約有70%的工作都會被AI取代,由於這些職缺的競爭加劇,薪資水準也將會大幅被壓縮;反之,能掌握AI技術的人就可以領取高薪,同時也因為AI演算法的幫助,科技巨頭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收益,因此貧富差距與失業的問題將進一步惡化,人類生活的樣貌在不久的未來會大幅改變。
除了個人必須學習與電腦資訊互補的技能,發展自身更多的能力避免被淘汰,政府面對高齡化和人工智慧的時代,需要各部門積極尋找對策。國家有責任與義務照顧全民,讓有能力的高收入者過非常好的生活,但也要確保任何階級沒有人被遺棄與剝奪。
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政府可以從稅制、社會安全網和教育系統入手。良好的稅務政策有助於財富重新分配,彌補經濟的不平等,建構更安全的社會救助網。然而,連續多年台灣稅收巨額超徵,看似富有的台灣,其實貧窮人口直線上升,顯然台灣稅收並沒有發揮財富重新分配的功能,稅收不但沒有增加人民的福利;反而因為稅制的積弊,讓少數不肖稅官有濫權的空間,導致人民的財產被惡意剝奪,面對國家公權力違法之虞,而人民行政救濟的勝訴率卻接近於「零」,天價的稅單及罰額更是讓許多納稅人痛苦難安,甚至家破人亡。
必須說,稅制無正義,就無法達到社會公平的目標。連年鉅額超徵的稅收都被執政者恣意的濫用,躲避人民的監督,凸顯台灣財政紀律敗壞;此外,台灣稅制的不確定性風險極大,中外人士皆知,因為稅務人員的良莠不齊,在稽徵稅收的過程中,經常發生脅迫納稅人繳稅,並開出違法稅單的情況。前最高行政法院法官林文舟就曾指出,有人土地賣800萬被課4,000萬稅;還有一位媽媽依法繳交贈與稅,但五年後兒子再被課遺產稅,不但重複課稅還加重倍數處罰。如何降低人為的弊端,儼然是台灣稅務體制急需解決的問題。
財政部因為連年的稅收超徵遭到預估失準的失職批評,以致財政部將計畫導入AI的協助,希望讓預算編列更加精準。其實,財政部早已運用AI在輔助查稅,由財政部資訊中心選出幾個違法行為特徵建立數學模型,先找出可疑的案例,再由國稅局人員稽查。希望財政部的查稅AI系統能加速優化,儘量減少稅務員的查稅行為,不但可減輕稅務員的負擔,又可避免不肖稅務員為了績效等私利的恣意濫權,財政部也不再需要偷偷編列不合法的「稅務獎勵金」誘導稅務員浮濫徵稅。此舉不但可降低貪腐,又可建立一個相對合理合法的稅務環境,如此才能吸引更多投資者,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建立良好稅務環境,除了要合理合法的徵稅,對於稽徵過程中的錯誤,也需要給人民一個「有效的」救濟 (救命) 管道。訴願委員或法官,不僅要有司法、稅法與會計的專業,並且要懂得尊重人權,落實賦稅正義。這其實是台灣賦稅環境最欠缺的重要環節,少數不肖官員貪腐的心態侵害台灣賦稅人權至深,或許未來也可藉由科技的發展來改善人為因素的弊端,重新創造一個清淨的稅務環境。
除了財務部規劃導入AI,潛力無窮的AI其實已經踏入司法的領域,AI的發展已能快速瀏覽和處理大量法律文件,並寫出簡單的訴狀,提高律師服務的質量。「量刑」是國內外正在積極嘗試的項目。台灣有學術團隊研發「AI人工智慧協助家事判決預測系統」,預測父母離婚後,子女的親權會判給誰;愛沙尼亞也在開發能處理小型訴訟案件的AI法官。這些研發,都是希望類似的案件能做類似的量刑,盡可能做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不要因為個別法官的判斷而有太大的差異。AI應能彌補許多人為的弊端,對於違反《國際人權兩公約》與《憲法》的法律條文,AI就可自動不予引用,減少恐龍判決,藉此提升台灣的人權,建立更公平正義的社會。
當人工智慧代替執行國家公權力,提升治理效率的同時,資安風險、隱私權等法治課題也須審慎思考。「治理」與「監控」是相依相生的問題,科技讓治理更有效率,卻也是最好的控制工具。近年民眾質疑現在執政者的網軍鋪天蓋地的亂撒假消息,但在利用AI之後,更可以針對屬性不同的個人或社區,精準的投放假消息,引導人們的思考,進而影響選舉,破壞民主制度。這是政府與人民都必須警覺與防範的地方。
Nokia有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若存有良善之心,科技的發展必定能改善人們的生活,讓社會更有公平正義,政府的治理也將更有效率;科技若遭有心人士的惡意使用,則會製造災難危害人類,也會讓民主制度癱瘓。
從科技與經濟的發展史來看,科技創新常伴隨著對勞動市場的衝擊,雖然取代某些人力工作,也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與商機。政府可以透過教育,提升人民的職場技能;但高科技化的現在,學校教育不再是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學校教育更應注重人格品質的養成,教育孩子做一個懂得分辨是非善惡,溫暖有同理心的人,這是AI所無法取代的人類特殊能力,更是因應科技快速發展,不遭人惡意濫用,保障生活安全的關鍵。
「末日博士」羅比尼教授指出,世界經濟正在進行五場戰爭,包括地緣政治衝突、氣候變遷的挑戰、多變難測的疫情、AI科技威脅就業,以及日益嚴重的貧富不均。台灣正「一個不缺」的同時面臨這五個威脅,在此新內閣改組就位之際,期許政府能以人民為重,建設一個有人權的體制,並整合全國的資源全力因應,民眾生活在有正義的社會,壓力才能緩解,創造力才會被激發,官民共同合作才能從多重艱難的挑戰中找到永續生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