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台灣將重蹈當年法國覆轍? 超徵、舉債成夢魘

台灣立法院本會期將審議明年(民國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2.72兆元,創下史上最高增幅,較今年(111年)歲出大增4580億元,同時舉債3754億元。在野黨團指出「歲出創新高,政府債務愈還愈多」,邱臣遠立委表示:根據112年總預算總說明,政府有給付責任的非營業基金潛藏債務高達15.39兆,若將公債與潛藏債務合併計算後,國民每人所背負的負債將會突破100萬元,痛批這不僅是「債留子孫」,更是「債留曾孫」。相信關心國家發展的國人對此現象也很有感,年輕人對未來相當憂心。

強權國家勢力起落  財政紀律是關鍵

面對龐大規模的舉債,財政部歷年都說超徵稅收用來還國債,但超徵稅收和國債都持續增加,且年年歲入預算低估,造成稅捐超徵從數百億至數千億不等,超徵變成常態。學者專家直指超徵稅收和沒有法源依據的稅務獎勵金息息相關。如此不顧財政紀律,台灣恐怕要重蹈17至19世紀法國的覆轍。同時代的英國卻是不超徵不舉債,在19世紀稱霸全球,成為海權時代最後贏家,基層勞工的收入遠勝其他國家。而曾在海權時代初期暴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到了19世紀之後國勢卻衰敗不振,在21世紀被嘲笑是歐豬四國之二。海權時代各強權的起落,很值得今日台灣借鏡。

海權時代由西班牙資助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和葡萄牙資助麥哲倫(1521年繞地球航行)拉開序幕,不久在南美洲發現巨大銀、金和水銀礦,得以用劇毒的汞齊化法水銀提煉金銀,產量遠勝往昔,因而吸引西葡兩國人民蜂湧至南美,奴役原住民採礦煉金銀,使原住民瀕臨滅族,而西葡兩國暴富。1580年兼併葡萄牙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的領土是「日不落」。

此時重陸權輕海權的法國,面對由哈布斯堡家族掌權的奧地利和西班牙東西夾擊,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1643年五歲時登基,18歲親政至1715年)大膽啟用沒有爵位的柯爾貝(Colbert)理財。他嚴控預算使法國政府長年收支平衡,嚴厲肅貪落實政策,而且謹慎徵稅讓人民負擔得起。他留下一句稅務圭臬:「抽稅的藝術就像拔鵝毛,要多拔毛,又要讓鵝少哀號」。柯爾貝自1665年起主持財政,十餘年就讓法國民富國強,遠勝西葡兩國。1669年柯爾貝任海軍大臣,以強大財力建設海軍,到柯爾貝過世的1683年,法國已擁有276艘戰艦,足以與當時另兩大海權(英荷兩國)戰艦總和相比,成為第一海上強權,法國藉此大賺貿易財,連坐擁金銀山的西葡兩國都跟不上。

法王路易十四鞏固權力  洗腦人民「君權神授」

即使法國高居第一海權,路易十四仍然不安心,因為1649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被斬首。

在西葡兩國商船滿載金銀的海權時代初期,英國還只是貧窮的二流小國,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暗中資助海盜經常掠奪西班牙商船,收入竟超過總歲入之半。1588年菲利普二世派出130艘戰船的無敵艦隊攻擊英國,被海盜出身的英國艦隊司令德瑞克用火燒成剩43艘。然而,英國國力究竟不比有金銀山的西班牙,戰爭打到1604年,雙方簽訂倫敦條約後休戰,但此後英國不能再資助海盜了,英國再陷入新教舊教(羅馬天主教)內鬥而屍橫遍野。到了1625年登基的英王查理一世,治國無能領軍大敗而欠下巨債,只得向當時已經很貧窮的英國人民橫徵暴斂。他發給高比例的抽成獎金以利誘稅官逼稅,對繳不出稅的人民則施以恐怖酷刑,使大量人民傷重而死,甚至對收稅成績不佳的縣長也施酷刑,如此濫稅加酷刑逼人民含淚出走到北美洲另謀生路。1628年議會上「權利請願書」,查理一世即懟以解散議會,更加濫稅和酷刑;1641年議會上「大諫章」,查理一世乾脆捕殺議員,致內戰爆發,史稱清教徒革命。查理一世兵敗被俘,被判叛國罪,公開斬首於白廳宮(即今白金漢宮)正殿前廣場。判決書寫道:「國王並不是單獨的行為個體,他是受託於所有國民的,並且行使有限權力的國家管理者」。

查理一世的判決書說明國王的權力是有限的,這使路易十四擔心王座不穩,於是用更激烈的手段鞏王權,第一招是洗腦,這得請羅馬天主教廷動員法國教會大內宣「君權神授」「朕即國家」,搞個人崇拜歌功頌德。在海權時代初期,教廷和各國王密切合作,動員教會對人民洗腦,國王登基要由教廷加冕才能有神性,國王則以豐富的財寶回報。1494年教廷協調西葡兩國訂立《托德西利亞斯條約》,以上帝之名,約定「教皇子午線」以西賜給西班牙,以東則歸葡萄牙。到1517年日耳曼地區受馬丁路德戳破贖罪券騙局引爆宗教改革影響,大多改信新教,教廷失去主要收入,正好哈布斯堡家族補上財務缺口。偏偏哈布斯堡和波旁兩族是鏖戰數百年世仇,路易十四要請得動羅馬教廷大內宣,就得拿得出比金山銀山更巨大的財富。

大筆舉債橫徵暴斂  貴族教會官員聯合大貪汙

路易十四(自號太陽王),他的第二招是炫富。早期羅馬帝國就刻意用極高的石柱建極大的宮殿震懾蠻族,路易十四則是要在巴黎郊外建凡爾賽宮,不僅要高大還要富美,以水晶和黃金裝潢,還有精美的雕塑和名畫,還用黃金餐具宴客以炫富。要洗腦和炫富就要超大的金山銀山,路易十四不得不大筆舉債又橫徵暴斂,甚至動用全國總預算之半來建凡爾賽宮,這會讓法國財政崩潰,柯爾貝大力勸諫,但路易十四執迷不悟,柯爾貝於1683年憂憤病逝,同年凡爾賽宮開工。

柯爾貝的嚴控預算、嚴厲肅貪、謹慎徵稅的財金政策,在他死後就被路易十四廢棄。路易十四讓貴族輪流出任內閣大臣、地方行政首長、和各級教會主管,讓貴族、官員和教會融成一家,以便從人民身上搾取更多稅收,來護持波旁王室。還讓貴族和教會享有賦稅優惠特權,平民則是要負擔天文數字的重稅,這種不公平稅制逼迫自耕農把土地獻給教會,淪為農奴,下場更慘;教會則成為法國最大地主,在法律保護和超大資金運作之下,以土地兼併大賺。貴族、教會和官員組成三位一體超大貪汙集團,壟斷所有官職,甚至偽造帳簿,國王淪為貪官操弄的傀儡。

國王眼見收稅太少,乾脆把稅收招標,由出價最高者得標,稱為「包稅人」(法文ferme générale、英文general farm)。包稅人制度始自1680年,最初是在柯爾貝監督下收鹽稅、菸酒稅等。柯爾貝死後,包稅人不受監督,就劣化成可以任意逼稅的武裝搶劫貪汙法人,可以對欠稅者施以酷刑,「白色恐怖」由此而來(因波旁王室以白百合為徽章)。國王看到的是:政府支出愈來愈高,稅收愈來愈少,只好以高額赤字預算大幅舉債,又濫印鈔票。國王看不到的是:濫印鈔票使法郎貶值,形成可怕的通貨膨脹,這讓手上僅有些許現金的平民買不起麵包,而擁有相對保值的不動產的地主卻獲暴利。法郎信用破產,資金大筆外逃到金融信用良好的英國換成英鎊,使法郎利率高得離譜,中小企業根本貸不起,沒有資金流通,法國基層的工商業因而停滯,農工商業凋敝不振,人民無力繳稅。國王更看不到的是:用酷刑逼出來、應該由包稅人上繳的稅款,有很高比例並未如期如數進國庫,而是被包稅人先拿來放高利貸,大賺一筆之後才上繳。荒唐到這種程度,法國陷入濫稅、貪汙、欠債、通貨膨脹的惡性循環,人民只有革命一條路。

1796年,被長期的飢餓和酷刑逼出來的暴民衝進巴士底獄,決堤的民怨惡化成反理性的暴力,花都巴黎淪為血窟地獄,路易十六夫婦,和包稅人集團成員,在暴民鼓譟聲中被拉到協和廣場公開斬首,下場和查理一世一樣。已建了一百多年、逼出大革命的凡爾賽宮,再也不能施工了,即使有暴民洗劫了許多珍寶,凡爾賽宮的奢華仍然令人咋舌,記錄著法國先華麗後血腥的悲劇。

英國富強關鍵  《權利法案》不濫稅、不濫捕

真正實現柯爾貝財金政策的,是路易十四的死敵--英王威廉三世。

1688年查理一世的兒子、英王查理二世又試圖橫徵暴斂,議會只好迎立查理一世的外孫、查理二世的外甥兼女婿、荷蘭執政官威廉三世,兼任英王,並放逐查理二世到法國唱和路易十四的「君權神授」說。威廉三世簽署議會提出的《權利法案》,同意不濫稅、不濫捕,整個政府和王室的支出都要依照議會通過的預算,威廉三世只能引入荷蘭的銀行、股票、債券、貨幣等金融制度,創立英格蘭銀行,並嚴厲肅貪,使政府既廉且能。這番作為,使得英國政府和英鎊信用良好,沒有通貨膨脹,英鎊利率很低,政府和民間都容易借到資金從事基層建設和農工商業,史稱「金融革命」。此後,英國不再有流血政爭。

金融革命後信用良好的英國,笑納信用破產的法國的資金。在充裕的資金灌頂之下,瓦特從1761年開始,用了近60年改良蒸氣機,突破了其他人1800年都無法突破的技術瓶頸,為工業革命之始。英國經濟學家席克斯(John Hicks,1972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解讀道:「工業革命真正的動力並非單純技術上的革新,而是金融革命」、「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單純的技術創新不足以造成大規模且持續的經濟增長,要從個人手工藝成長為大規模工業體系,得靠長期且充足的資金運作,才能整合分工形成產業聚落,創新技術才能升級成新型態經濟,才能創造重大利益,勞工薪資才會大幅成長,經濟才能進入良性循環。牛津大學經濟史教授艾倫(Robert C. Allen)研究工業革命對基層民眾的影響,發現自工業革命剛開始的1775年,倫敦基層勞工(以建築工每日收入換算為白銀克數)開始爆炸性的成長,到1825年已是維也納基層勞工的7倍。工業革命使英國國力大增,1784年英國在第四次英荷戰爭中完勝,英國成為第一海權,倫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為全球金融中心,英鎊成為國際貿易通行貨幣,直到一次大戰結束才被美元取代。

獎金利誘貪汙合法化  催生台灣版包稅人

2022年的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將至,結果亦可能牽動2024年的總統大選,人民想要的政府,是能夠解決人民切身問題的執政團隊,而不是只會洗腦大內宣,或是借很多債又收很多稅的政府。只有極權帝王,才會想多收稅,就會用不當利益引誘貪官施酷刑好濫稅。民主政府必須謀人民利益,就必定會平衡預算,不會濫稅。台灣青年最切身的問題,是提高薪資好對抗通貨膨脹,歷史上最成功的前例是英國,關鍵在金融。金融體系應該是經濟成長的能源,拉抬青年薪資的推手,而不是製造通貨膨脹、債留子孫、勒斃未來的絞繩。健全金融體系並不難,始自不濫稅不濫捕,繼之以嚴厲肅貪和平衡預算。金融體系健全後,台灣信用良好,資金自來,而台灣青年多才智又勤奮,必能大幅創新以增加產業價值,台灣富強可期。然而,台灣目前的金融運作,卻是在學法國。為了支持超大赤字預算,財政部竟然違反憲法19條「人民有依法律納稅之義務」,大量超徵又不還給人民,還用稅務獎勵金利誘官員惡意逼稅,這是把貪汙合法化,會催生有實無名的台灣版包稅人。

台灣要學英國,第一步就要先廢除鼓勵貪汙的稅務獎勵金,避免濫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