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10日不只是我們的國慶日,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呼籲大家重視「心理健康」,唯有生理、心理、社會的全方位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在中華文化中,「心」是生命的主宰,「理」是事物的緣由,若能對於心理狀況深入探究並了解其原因,就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並預防再次發生,達到心理健康的狀態。
「幸福快樂」的保障與「心理健康」緊密相關, 而「心理健康」是國際人權法的基本人權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對健康權揭櫫「能取得之最高標準的生理及心理健康」(the highest attainable standard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無論生理或心理健康都與人類的生存、生活相關,故與「人權」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人民是否能獲得「最高標準的」身心健康,當然取決於其他許多權利及自由的實現。
網球四大滿貫得主大坂直美(Naomi Osaka),在今年五月初參加法國網球公開賽前,就公開表明,不會參加賽後記者會,因為運動員的心理健康不受重視,並表示:要求落敗選手回答問題,猶如「落井下石」。她在首輪賽事獲勝後,因為沒有出席賽後記者會,被大會罰款1.5萬美元,並被告知如果繼續缺席,可能被取消參賽資格。隨後她就宣佈退出法國網球公開賽,並透露自2018年的美國網球公開賽後,她就深受憂鬱症所苦。
當時有許多球員對大坂直美表達支持,也有人呼籲:各項賽事應設立官方窗口,幫助在心理健康方面掙扎的球員。更有贊助商表示「大坂直美提醒我們,將個人身心健康列為優先事項非常重要。」2016年英國的運動醫學期刊調查發現,每4位大學運動員就有1位有憂鬱症。顯然憂鬱症的人口比我們想像的還多。
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三大需要重視的疾病之一。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造成人類社會整體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前十名的疾病,憂鬱症排名第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憂鬱症。許多憂鬱症患者不知道自己有憂鬱症,有些不敢承認自己得了憂鬱症。因為來自社會的無知、偏見或歧視,將憂鬱症汙名化為「軟弱」、或「工作能力不佳」的標籤,造成很多患者的「自我汙名化」而未曾尋求治療。根據衛福部調查估算,台灣約有200萬人有憂鬱症狀,據2020年一項統計,國內服用醫生處方抗憂鬱劑藥物人口2017年總人數達133萬人,而這還只是有就醫領藥的記錄,衛生署福利部的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提到,台灣憂鬱症盛行率約占總人口8.9%,也就是大約有200萬人符合憂鬱症狀,有些人因為擔心被貼上標籤、或擔心要吃藥而不敢就醫,只有五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對外求助。以流行病學盛行率估算,憂鬱症在台灣一年所造成的經濟成本約為405億,包含醫藥照顧與無法工作的生產損失。
憂鬱症的病因包含生物性、心理性、社會性三個層面:
生物性:身體疾病導致直接生理機制影響腦部掌管情緒區域;
心理性:因為戰亂、貧窮、欠債、威權壓迫、親人逝去、失戀、疾病,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尊嚴、自信的失落,都有可能造成憂鬱。
社會性:社會支持扮演減輕、緩衝壓力的角色,個人在面對壓力挑戰時,因缺乏家人朋友,或群體的支持力量,往往產生不良的後果。
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連續 20 年攀升,根據衛福部 2020年的統計,15 至 24 歲的青少年自殺身亡人數,增幅為 22.4%,自殺通報個案也以 15 至 24 歲占 22.6 %最多。全台心理衛生需求近年來大幅成長,但2021年國民心理健康預算,每人平均只有新台幣 26.84元,立委邱臣遠說「僅值 1 碗泡麵」,只占衛福部總預算 0.03 %,與先進國家占比10 %相比,有333倍的巨大差距,平均每106萬人才共享1間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這麼少的預算,當然無法培養專業有經驗的心理師,而缺乏保障的行業,也勢必減少新血投入。或許是「看得見的績效」擺優先的政治文化,讓看不見的「人民心理健康」遭到漠視,如果不能改變,將導致未來產生很多的社會問題,並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
過去心理健康的議題只侷限在精神醫療的設置與服務,但是隨時代變遷,心理健康的定義,已從被動的醫治,提昇到主動的「防治」並「促進」人民心理健康。可見台灣不但長期忽視心理健康問題,還落後國際腳步一大截。
健康與人權是緊密相關,違反人權易造成人民身心健康的危害,落實心理健康人權,需要國家機制來保障,因此,所有國家政策應該要進行「心理健康影響評估」,減少惡質環境與政策,改善病態社會,以達到心理健康「防治」與「促進」的世界趨勢。
預防勝於治療,古人將醫者分為三等,「上醫醫未病」、「上醫醫心」,所強調的是:最高的預防醫學重在「養心」。目前全球熱烈響應的「良心時代運動」之發起者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曾說:「精神健康的關鍵在於每個人的內心,而喚醒天賦於人的良心,能讓我們找到方法、自救於未病!」良心是心藥、也是心鑰,透過不斷地自省、修改,傾聽自己良心的聲音,真正認識自己,內心的平靜明亮是健康的重要根源。
每個人可以透過自我的省思,慢慢去除讓自己不快樂的心毒;國家也應該檢討改革惡政,遵守法治,懲處濫權官員、弭平民心之不平,讓人民免於公權力侵害的恐懼,因為將「人民的身心健康列為優先事項非常重要」,這是國家對人民「幸福快樂」的保障。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曾說,第一要健康的是「政府」,政府不健康就會霸凌人民,人民就不會健康。
不論是憂鬱症患者還是他們周遭的親友,都需要很多的支持,需要我們的同理心與理解。憂鬱症的患者,除了服用抗憂鬱劑改善病情,家人或朋友的接力陪伴,也是幫助復原的重要一環。對於公權力不正義的壓迫,需要大家一起推動改革,因為這個社會是環環相扣,沒有人能置身事外,這也是重要的社會關懷行動,自救救人。愛的行動付出,改變社會不正義以達到和平願景,透過大家攜手努力,相信未來台灣能成為一個友善的社會,沒有誤解,沒有歧視,沒有霸凌,沒有恐懼,更向生理、心理、社會的全方位健康之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