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良心月專輯(3)-人人都是良心的教育者

2023年第四屆聯合國國際良心日系列活動-「我的心願 我來實踐」良心事蹟特展。

 

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張延廷:良心教育要從政治人物、媒體從業人員、政府官員這三種人開始。政治人物如果沒有良心會荼毒百姓;媒體從業人員若似是而非,讓大眾判斷力失準帶風向將是非不分;政府官員的行政裁量權如果失去良心的基準,侵犯人權的行政處分將層出不窮。

美國德州阿靈頓分校校友會理事長/金鐘領帶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青龍:良心是一門社會學,良心教育要一步一腳印來推動,很驚訝我國教改後已經不談四維八德,只好回到家庭自己教育。

前國立東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許榮欣:教育是「良心事業」,良心教育的啟發非常重要,因為有良心就會誠實,並勉勵學生踏實學習,有耕耘才有真正的收穫。

全國高級中學家長大聯盟理事長蕭錦戎: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之一,品格教育具備尊重、責任、誠實、正義等基本價值觀,運用這些價值觀來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孫振義: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期勉大家,希望能匯聚眾人的善念,進而影響整個社會。

南陽義學校長林獻忠:以宜蘭為起點行腳世界,開展了關懷老人的世界之旅,希望建構一個真善美的福爾摩沙,並接軌國際,打造一個夢想的老人迪士尼樂園。

台灣客家文化館外語導覽葉星和:希望透過自己的解說,讓更多人認識優美的客家文化,透過文化在世代間傳遞真善美的訊息,讓人心良善並穩定社會的發展。

蹦新聞社長/義守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張慶仁:做為新聞工作者,要理解受到別人的尊重,擁有某些特權,進入某些場合,甚至可以使用稀有資源,更應該以良心出發,做利益大眾的行為。

 

良心是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

 

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特聘教授盧明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報告指出,如果全球人類再不採取有效行動,到2050年每年將有超過25萬人,因為環境汙染跟氣候變化而死亡。良心是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可以用良心來激勵人們對社會與人權的關注。

台灣綠色能源產業聯盟理事/義達創新董事長余金龍:環境永續是一門從死到生的「循環經濟」的生意,永續事業的核心不是技術,不是資本,也不是商業模式,而是「利他」,是「給予」,是「良心」。

行政院氣候變遷辦公室副主任黃偉鳴:分享環保署推動「全民綠生活」運動,希望全民從食、衣、住、行、育、樂、購的行為及消費模式改變,進而促使產業供給端的改變,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透過改變小小的生活習慣,創造大大希望的未來。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高成炎:致力為台灣能源找解方,建立台灣第一座地熱發電廠,卻因為行政單位無法協調而導致地熱廠胎死腹中。在小年夜的前一天簽約贖回來,案子復活了,但是面對的問題跟以前一樣,政府五個單位互相矛盾,仍然沒有辦法解決。

社區規劃師張力元:每個人發揮良心與愛心隨手做回收,節省資源與能源,減少溫室氣體及其他空氣汙染氣體排放,減低對環境大地的惡負荷,甚至可以創造收益回饋社會。

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榮譽理事長薛春光:對政府提出實踐愛與良心的建議:1.社會大眾人才濟濟,才德兼備是用人唯一選擇。2.政治不應凌駕專業,民眾福祉與普世價值應優於政黨或主事者利益。

中華天德聖教總會暨中華人間醫療協會理事長王明:現今學生一開始都抱著救人、救世的胸懷投入醫療學習,然而畢業之後卻都不見了,這是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醫療也需良心來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