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天(28日)出席「2023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時表示,淨零排放是國家發展願景,更是全球永續發展目標,他上任後批核的第一份公文即為「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政府積極從法案、方案、政策及預算等面向著手,希望達到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也希望透過此次活動的交流,讓台灣能夠分享自身經驗,並協助世界更多城市轉型成為智慧城市、淨零城市,共同促進地球永續發展。
陳建仁表示,智慧城市展自2014年開辦以來,至今已邁入第10屆,今(2023)年更新增具有時代性意義的「2050淨零城市展」,吸引來自全球43個國家、115個城市、超過1,500位海外貴賓來台參加,分別在台北市與高雄市兩地舉辦,共有近2千個攤位,參與廠商家數高達550家,參展人數也較疫情前增加35%。
陳建仁特別歡迎遠從烏克蘭首都基輔來台參加的副市長邦達連科(Volodymyr Bondarenko),並盼邦達連科副市長透過展覽,瞭解台灣在智慧城市發展所做的努力,未來在基輔市重建的路上,台灣也很樂意協助基輔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真正落實「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台灣可以幫忙,台灣正在幫忙)」的精神。
陳建仁指出,這3年來全世界受到疫情影響,人類生活飽受衝擊,經濟也蒙受巨大傷害,但新形式的智慧城市服務也應運而生,包括線上學習、遠距醫療等,進而帶動城市數位化的基礎建設發展與智慧治理能力。目前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240多個城市宣示淨零排放的目標,持續朝向永續發展邁進,而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已成為城市發展的兩大重要關鍵課題。
陳建仁表示,台灣不僅是全球半導體產業、資通訊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亦是全球智慧城市治理,以及建設解決方案的重要創新應用基地,很高興有許多海外貴賓參與,相信透過彼此相互學習與合作,一定可以使世界更多城市轉型成為智慧城市、淨零城市,共同攜手促進地球的永續發展。
陳建仁指出,2017年起政府即大力推動智慧城市與城鄉發展,並於交通、健康、製造及農業等各種場域,提出更多智慧化應用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在疫情期間民間社群與政府跨域協作,運用開放政府資料製作「口罩地圖」;另外,為便利民眾查詢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政府亦建置「COVID-19防治一網通」疫苗地圖等系統,當智慧科技與防疫相互結合時,即展現非常好的防疫成果,也讓台灣在2020年、2021年分別創造超過3%及6.5%的經濟正成長。
陳建仁表示,智慧城市為台灣帶來很好的發展,在IMD發布的「2021全球智慧城市指數」(Smart City Index)中,台北市排名全世界第4,而高雄市政府在2022年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CIT)亦奪得政府類永續發展獎首獎;至於高雄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更成為創新應用的實驗場域,顯見智慧城市的發展確實已成為驅動台灣經濟成長、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動力。
在推動淨零排放方面,台灣是一座腹地面積不大,但人口眾多、產業蓬勃發展的小島,因此用電需量也相對較高。而當淨零排放已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目標時,城市就是對抗氣候變遷的第一線,也是實踐淨零排放的關鍵。台灣去年3月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並提出「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同時「氣候變遷因應法」在今年1月10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並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入法。此外,他上任後批核的第一份公文「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將由政府帶頭,從法案、方案、政策及預算等面向努力,希望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陳建仁指出,為強化疫後台灣社會與經濟韌性,政府亦提出疫後特別條例及特別預算,而特別預算在24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其中經濟部編列317億元,將協助中小企業進行智慧化及低碳化轉型,希望透過中央地方、政府民間攜手合作,帶動全民共同響應減碳工作,一同致力將氣候變遷的衝擊降到最小,進而讓台灣轉型成為智慧島嶼、淨零島嶼,並成為亞洲及全世界的典範。【記者 蔡青芸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