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館日 文化部期盼拓展新公眾親近博物館

文化部配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超連結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日前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辦「多元友善平權-拓展新公眾,親近博物館」活動記者會,邀請博物館界代表出席,分享他們提供多元藝術欣賞內容之經驗,讓民眾瞭解博物館鼓勵平等參與文化活動,落實文化平權,吸引大家親近博物館資源。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自1977年起將每年的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每年推出ㄧ個主題,邀請博物館界代表共襄盛舉,鼓勵博物館除了利用科技外,亦可尋求新方法來詮釋及展示館藏,把注意力擴及到核心觀眾以外的公眾,吸引新觀眾加入與博物館互動。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蕭宗煌理事長於致詞時指出,博物館學會以家族代表的身分,協助串連全國72座博物館活動,配合文化友善平權及文化近用的政策,思考博物館的社會責任,以教育為主題,用新的方法推廣博物館活動。國立故宮博物院林正儀院長則表示,故宮身為博物館大家庭的一份子,推動文化近用及參與歷史記憶,提供友善的博物館環境,發揮博物館串連的力量,讓更多人接觸體驗臺灣的文化。

文化部鄭麗君部長指出,518國際博物館日以各個博物館為主角,文化部則是博物館的推手。2015年博物館法通過後,文化部以150公分臺灣特有亞種的梅花鹿「阿博」為博物館的代言親善大使,邀請大家認識臺灣的博物館及多元文化。文化部長期致力於推廣文化平權,在軟、硬體方面支持博物館完備友善觀眾服務,如提供視障朋友用觸覺欣賞藝術作品,體貼身心障礙的朋友們;和教育部合作,設計專屬的導覽,推動學生族群的文化體驗教育。在創新部分,如大溪生態博物館是座跟在地街區融合的生態博物館,使民眾可以親近整個在地文化。此外,結合文化及科技,讓博物館走出去親近民眾。另外,文化資源司推動「臺灣行卷」,期望能讓民眾能拿著手機裝置瀏覽各地文物,而在「國家記憶庫」方面,則是運用博物館的內容及史料,加值文化創作的內容。

此次記者會上並邀請來賓以手機掃瞄今年活動海報,象徵以科技串連各縣市館所活動,用網路行銷方式宣傳,增進民眾利用博物館的興趣。

文化部今年協同教育部、國立故宮博物院及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串連全國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活動,辦理FB粉絲團抽獎;全臺館所並在5月推出各項優惠措施及響應活動,如18日享優免門票入館,活動或商店好康折扣,歡迎大家踴躍參與。相關活動訊息可至網站: http://www.cam.org.tw/category/column/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專區/查詢。【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