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可以使一個國家強大,但文化卻可以使一個國家偉大。一個國家要立足於世界,不能沒有自己的文化,從歷史可以看到有些被殖民統治的國家,因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傳統文化,發揚自己的文化和精神,促進國民的國家認同感,終於脫離殖民地的命運而獨立的例子。在一個多元文化並存的國家中,尊重文化多樣性、促進對話,對於團結尤其重要,有了團結,國家就能偉大。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2021年3月公佈「(民國)109年全年度臺灣民眾對司法與犯罪防制滿意度之調查研究」,調查研究結果指出僅有48.5%,不到一半的民眾對「檢察官犯罪偵查工作的表現」表示滿意。

根據法務部「地方檢察署執行裁判確定情形」統計如下圖,顯示近4年來,從(民國)107年至111年2月共有83萬2108人遭檢察官起訴,占台灣全國成人人口的4.29%,其中獲判無罪者有2萬6754人,占台灣全國成人人口的0.138%,平均每年獲判無罪者有6458人。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家庭是社會的基礎,礎不堅則國不固,而母親在家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說過:「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 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這份純淨無私的愛成就了每個孩子。

5月1日勞動節是許多國家的法定假日,為紀念1886年5月美國芝加哥勞工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被警察武裝鎮壓,造成數名工人與警察死亡的「乾草市場事件」而設立。但後來,美國與加拿大為避免引起勞工更大的暴動,避開 5月1日這天,而是選擇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為美國勞動節,而八小時工作制歷經近半世紀,於1935年小羅斯福總統執政時才立法確立。

4月24日是聯合國「多邊主義與外交促進和平國際日」,多邊主義是適應全球化時代下的産物,其主要意義是國際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協辦,各國共同決定世界的未來。因此國際社會應該按照各國共同達成的規則和共識來治理,而不能由一個或幾個國家來發號施令,故多邊主義有助於國家化解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和分歧,從根本上解決彼此間的困境,創造更和平穩定的世界。

近年來環保意識在各界廣泛推廣之下,已蔚為世界潮流,這樣的理念正式被國際社會重視,其實只有短短50年的時間。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環境會議,是第一次將環境作為主題的世界會議,當年也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 它一直是全球權威機構,負責制定環境議程,促進聯合國系統內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層面的協調實施,並作為全球環境的權威倡導者。每十年,各國的元首與領袖都會共同與會,除了凝聚共識之外,也真誠的面對與檢討聯合國所訂出的世界永續發展目標的進程,確保人類能在地球村能世代永續發展。

在民主法治國家,政府的一切作為都必須依法行事,只有當國家面臨緊急狀態下,才可以例外施行「法外模式」;為解除國家的危難,具有不須經司法審查的權力,也就是所謂的「法外治理」。但「法外治理」很容易造成獨裁,因此,對於國家緊急狀態的認定也須更加嚴謹,不得濫行。即使開啟「法外治理」模式時,行政、立法、司法仍應共同合作,並試圖以符合法治原則的方式處理危機,所以內容也必須使得行政機關的行為可以符合公正、合理、平等和人權的要求。

俄烏戰爭激烈牽動全球局勢、氣候災難日趨嚴重,人類一步一腳印的創造歷史,好與壞的結果,往往在一念之間。為了地球村的永續發展,拯救後代免遭戰禍的任務,需要世界轉變為和平文化,其中包括反映並激發基於自由、正義、民主、人權、寬容和團結的原則的社會互動,並且分享此價值觀態度和行為非常重要。因此,拒絕暴力和努力透過對話和談判來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以預防衝突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並保證充分行使所有權利和參與其社會發展進程的手段,此價值觀態度和行為必須落實。

世界局勢的變動,環環相扣人類的生活與未來。2022年3月發生之烏俄戰爭目前尚未結束,依據美國軍情新聞《Military.com》報導,根據2021年12月17日生效的新規定,年滿18歲到60歲、「適合服兵役」的女性必須向烏克蘭武裝部隊(Armed Forces of Ukraine)登記。這場俄烏衝突導致數百萬人逃離烏克蘭。斯洛伐克警方表示,一名來自烏克蘭中東部札波羅熱(Zaporizhzhia)的11歲男孩,僅帶著一個塑料袋、護照和寫在手上的電話號碼,獨自乘車穿越斯洛伐克邊境。小小年紀的男童已經要面臨生死存亡重大的人生關卡,戰爭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值得省思。

天使或魔鬼,往往在一念之間,而正義或邪惡,也就在那一線之隔。警察是人民的保姆也是為打擊犯罪實現正義而存在,但近期有不少執法不當的例子,讓人們不得不提高警覺,誰也不希望成為下個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