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拼經濟要「有感」 莫讓青年窮忙失落成為國安危機

2020/06/17    文/林文/退休教師(桃園市)

負債、低薪、高房價,讓許多年輕人看不到未來,甚至不敢成家、立業。台灣的貧窮危機,除了老人,青年世代也很難倖免。如果再加上,他們在求學期間所欠下的就學貸款,有不少年輕人剛踏入社會、就已經是負債累累!而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未歇,更衝擊今年畢業,即將投入職場的13萬青年學子。學者警告,青年貧窮的現象若不解決,將成為國安危機。而年輕人又該如何提升競爭力走出困境呢?帶您來關心失落的世代,青年的心聲。

這一輩怎麼會那麼草莓,就是怎麼會覺得說這樣就很辛苦,以前也是這樣苦過來的啊,雖然說可能有不同的辛苦點,但是我們的辛苦點,是看不到未來。只是這世代裡角落的一端。當物價持續翻漲、房價居高不下、賺的薪水不夠用,到底該如何突圍,才能闖出一片天?青年貧窮化現象,在台灣社會持續蔓延。根據主計總處2018年報告顯示,台灣20歲到29歲、193萬名受雇就業的年輕人當中,將近一半、有91萬人,每個月薪水低於3萬元!再把年齡層往上提高來看,30歲到39歲,275萬人中仍有將近三成約78萬人,月薪還是不到3萬元!薪資調漲速度、龜速成長。

反貧困聯盟召集人簡錫堦認為「大學畢業就業,才2萬8800元的起薪,那比照起跟我們同期的,新加坡它是7萬8,日本是7萬4韓國是6萬1,台灣才不到3萬,還不到人家的一半,那我們怎麼說,我們已經解決了年輕人貧窮」。年輕世代,儘管有目標,但對於未來仍充滿擔憂,就怕只能當無殼蝸牛在城市漂流。青春負債、何時才能脫貧?專家分析,學貸正是青貧病灶的關鍵原因之一。看看107學年度大專院校以上,有就學貸款的學生人數,大約有26萬3千人,占了總學生數的五分之一,等於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得背上數十萬債務。一出社會,就輸在起跑線,許多人的心聲是,要翻身真的好難。

超過76%的民眾表示對政府拼經濟是「無感」,前財政部長張盛和曾說:「無感已成濫用名詞,事實上天氣冷,你說無感就無感?事實上冷就是冷,熱就熱,那是掛在嘴巴上的字,感覺都有」。真的是白目部長,百姓當然要熱感,誰要冷感,難不成天天跌停板變成「冰感」才過癮。籲請政府放下身段,真誠地聽聽基層百姓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