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雙簧 公股行庫不設防

文/陳添旺/工程師(新竹市)

有次聽演講,主講者講了三次財產歸零的經驗,一次被朋友倒了,一次幫助親人脫困,最特別的一次是存到銀行存款莫名其妙地歸零了。當時覺得很詫異,心想銀行存款怎麼可能自動歸零。沒想到類似的案例居然在媒體出現,前彰化銀行台北分行蕭姓行員,利用存戶開戶5年來長期未動支,先將帳戶改名,再將新台幣1100多萬元的存款,轉帳至人頭帳戶並盜領。金管會官員證實,彰銀這起盜領案已超過行政裁處權的3年時效,亦即除了前蕭姓行員外,所有主管機關,不需負任何責任。

去年兆豐銀行紐約分行因違反「反洗錢防制法」,被美國紐約州金服務署(DFS)重罰台幣57億元,而兆豐金官股持股比例高達17.8%,也就是10億元將由全民買單;立委屢次點名要求究辦,政論節目至今仍熱烈探討。唯一被收押的前董事長蔡友才,因為籌謀鑒機,巧取營私,違反金控法之背信、收受不正利益及洗錢等罪而被起訴,還不是為了DFS的重罰而扛責。諷刺的是,蔡友才正是張盛和當財政部長時,唯一發出「一等財政獎章」的得主,而當年的國庫署署長凌忠嫄,亦安全下莊,搖身一變成為土銀董事長。

歷任的財政官員,好像個個都有十八般武藝一般,細數八大行庫的董事,有六家以上有財政官員背景。財政與金融混為一談,「財金幫」的名號,不打自響,旋轉門條款,修修改改,還是杜絕不了,公股行庫頻頻出包,原有的監督控管功能,尚存多少?人脈等於錢脈,做生意的一點都不意外,但是財政官員的人脈,一旦伸展到金融機構的口袋,會有甚麼樣的糾葛,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輕鬆以待。

任教30年的台大法律系教授陳志龍,退休不到半年出版了「集團化公司治理與財經犯罪預防」一書,「為什麼財經弊案這麼多?若是沒有行政、司法的包庇,只靠財團根本玩不出把戲。」陳志龍笑說,當初出版社原本有意邀請金管會前主委曾銘宗寫序,但曾看了看後拒絕,說「這我沒有辦法寫啊!」簡單又深刻,貼切亦直白,就是喜歡陳志龍教授的勇敢與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