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 選對工作能有效防治失智

根據阿茲海默症協會於加拿大多倫多召開的國際會議中所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從事花心思或需要與人溝通協調的工作,能夠預防及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最關鍵的是思考的複雜性及人際關係,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針對需要用腦力及與人溝通的工作、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引起的失智症預防之關聯性的研究正在進行。西方國家的飲食中,以紅肉、加工肉類、精製麵包、馬鈴薯、加工食品及甜食等為主,這些食物容易使認知功能退化,恐造成負面影響。

然而,在新的研究中顯示,從事刺激大腦越多的工作,將可以抵消這些負面因素,其中抑制效果最高的職業,是律師、教師、社會福利工作者、工程師和醫生等,而勞動體力的工人、收銀員、在超市或倉儲裝卸工作、機器操作者等正好相反。另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腦白質病變患者一直在增加中(大腦的核磁共振影像中,可看到呈現白色斑點的狀態,被認為與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有關),針對腦白質病變引起的障礙,發現從事上述相關職業的人,比千篇一律處理事物或數據者,更能防治大腦功能發生障礙。在這項研究中指出,所謂從事需要經常性與人溝通的工作,是指對話與心理輔導的相關職業,例如,社會福利工作者、内科醫生、學校輔導員、心理學者、牧師等,這是使用大腦功能中最複雜的,相反的,從事接受指示命令(instruction)或援助(help)的工作,是所有工作中最簡單的。

所謂認知功能的儲備力,指的是在日常的腦力鍛鍊,即使受到些微損傷,也不影響認知的功能。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指出,認知功能儲備是在發病初期所有機能運作的同時,察覺自身的功能退化時,進而在早期階段採取某種方式來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力。在另一項研究中指出,至目前為止,診斷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發病前,皆以輕度認知障礙(MCI)為指標,然而,此次研究提出以「輕度行為障礙(MBI)」、發病前出現記憶障礙的症狀,做為新的阿茲海默症診斷方式。記憶力退化,是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典型症狀,焦慮、困惑、失去方向感也經常出現在發病初期。

MBI在晚年出現,可定義為持續六個月以上出現神經系統疾病的症狀,醫生可以透過使用檢查表在早期發現疾病,此檢查表以欽慕或熱情、情緒或焦慮,衝動控制,社會適應及思維五類範疇組成。若是在中老年人身上看到新的類似這些的徵兆,並逐漸邁向衰退,則要轉為輕度認知障礙(MCI);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伊斯瑪爾表示,由於類似這樣的行為障礙至目前為止很難與精神病區分開來,結果只能決定以精神病看待給予藥物治療。然而,若症狀及早發現的話,則可對症下藥。阿茲海默症協會的瑪麗亞・佳麗歐指出,新檢查表診斷方式的提案將跨入另一個里程碑。

台灣失智症人口有26萬人,每年約增加近1萬人,日本失智症人口高達800萬人,引起大家對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的關注,在高齡的同時,為了盡可能享有高品質的人生,要讓自己能夠健康的生活,防止認知機能退化,從飲食及選擇工作著手,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單純作業、特別是機器人的時代即將來臨,人與人之間最不可缺乏就是交流溝通。【WPN編譯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