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團隊發現RIG-I等在胞內體的門口,病毒只要一突破就會被偵測到。(圖/成大提供)](http://www.worldpeoplenews.com/sites/default/files/news/%E8%9E%A2%E5%B9%95%E6%93%B7%E5%8F%96%E7%95%AB%E9%9D%A2%202024-12-02%20140111-1.png)
全球經歷新冠肺炎疫情,讓各界對病毒感染更急切地想要有進一步的了解,國立成功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副教授凌斌團隊經過多年努力,發現病毒侵入細胞後、最早的人體防禦機制啟動的新模式,比過去的理解至少提前了半天或數小時。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全球頂尖期刊「科學進步(Science Advances)」上。
凌斌指出,病毒侵入人體會先經過「胞吞作用」(endocytosis),也就是細胞膜凹陷形成一個囊泡,把病毒包起來,成為胞內體(endosome),等進入細胞後,再突破胞內體複製繁殖,人體則會啟動先天免疫防禦機制,由能夠偵測病毒核糖核酸的接受器RIG-I發現後,進而活化細胞分泌第一型干擾素對抗病毒。
過去認為,RIG-I要等到病毒複製到一定的數量後,才能偵測到核酸的變化,啟動防禦,但成大團隊發現RIG-I其實早就等在胞內體的門口,病毒只要一突破就會被偵測到,免疫機制啟動的時間比過去所知的至少提前數小時到半天,顛覆想像。
凌斌表示,這種情況主要是針對套膜病毒,包括流感及讓人聞之色變的新冠肺炎與SARS等,讓大家對於如何抵抗這些能對人類生存產生重大影響的感染,有更深入了解。研究中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藏在胞內體中的先天免疫調控因子TAPE(TBK1-Associated Protein in Endolysosomes),不僅是活化RIG-I的主要因素,在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與樹突細胞裡,也扮演調控活化第一干擾素的關鍵角色。
凌斌還表示,透過動物實驗也驗證了TAPE的重要性,在小鼠身上剔除TAPE基因後,會嚴重影響其對抗流感病毒與其他核糖核酸病毒的能力,這項發現也可以做為治療病毒感染重要的基礎。這項成果讓大家更了解病毒入侵人體的過程,未來不僅可以做為開發新型疫苗的基礎參考,同時對於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等,也可以對其治療機轉有更多的理解與運用。【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