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門與聯合國 2030 議程

By Marco Respinti*

作者:馬可·雷斯賓蒂*

作者介紹:

馬可·萊斯賓蒂(Marco Respinti)是《國際家庭新聞》(International Family News)的總編輯,也是意大利一名專業記者、散文家、翻譯和講師,以及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IFJ)成員。一直以來,他都在向意大利國內外多家印刷類或在線期刊雜誌投稿。他翻譯、編輯過很多著作,其中包括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S. Eliot)、羅素·柯克(Russell Kirk)、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J.R.R. Tolkien)、雷吉娜·佩爾努(Régine Pernoud)及古斯塔夫·蒂本(Gustave Thibon)的作品。此外,萊斯賓蒂是羅素·柯克文化復興中心(Russell Kirk Center for Cultural Renewal)的一位資深成員,該中心是美國一家無黨派、非營利性教育機構,總部設於密歇根州米科斯塔。他還是歐洲復興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Renewal)的創始人兼委員會委員,該組織是一所無黨派、非營利性的泛歐教育機構,總部在荷蘭海牙。他同時也是歐洲信仰自由聯盟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Federation for Freedom of Belief)的委員。萊斯賓蒂現同時擔任學術出版物《新興宗教研究中心期刊》(The Journal of CESNUR)和關注中國宗教自由與人權狀況的《寒冬》雜誌主任。


民主應該不斷地接受壓力測試、驗證和批判,但熱情應該永遠伴隨著奉獻。當民主失敗時,公民社會也會失敗。

2015年,聯合國所有會員國通過了一項全球行動計劃,試圖影響整個世界的未來。他們同意制定 17 個目標,稱為 「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並計畫在 15 年內實現,這也是該計劃通常被稱為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的原因。聯合國報告的目標是實現每個人的和諧與繁榮,將生活中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方面相互聯結,其基本假設是,為了享受發展並產生積極的結果,發展必須對所有人而言都是可持續的,並且必須以可持續的方式進行,以及所有人都可能達到。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是「和平、正義和健全制度」。聯合國藉此要求成員國在各級建立有效和負責任的機構,以促進包容性社會的發展。這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努力減少暴力;保護兒童免受虐待、剝削、販賣和暴力;促進法治;打擊有組織犯罪以及非法金融和武器流動;大幅減少腐敗和賄賂;建立有效、負責和透明的機構;確保決策順應民情、具有包容性和代表性;加強對全球治理的參與;提供普遍的法律身份;確保公眾獲得資訊,以及保護基本自由。

為了進一步處理這一議題,2017 年 7 月 6 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也是通過一些具體的指標來促進 2030 議程。關於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平、正義和健全制度」,聯合國提到了兩個關鍵點:加強國家機構以防止暴力、犯罪和恐怖主義;以及推廣和執行非歧視的法律和政策。

讓我嘗試在此勾勒出第一個結論,分為兩點來闡述。正如《2023 永續發展議程》中明確指出的,聯合國認為和平與正義密切相關,這意味著,如果不根據人性和人類歷史上達到的標準給予所有人應得的東西,就無法實現真正的和平。這句話隱含但強烈的基本概念是:和平不可能只是沒有戰爭。這是我的第一點。第二點是,聯合國透過其 2030 永續發展議程指出,唯有專注於和平與正義之間的密切關係,才能實現人類永續的未來。換句話說,對聯合國而言,唯有透過正義讓所有人享有和平,人類才能永遠是人類。

我認為這些都是當我們面對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情況時需要考慮的關鍵點,我們在這一系列的網路研討會中以「太極門事件」為名進行討論。事實上,這是一個顯著不公義的重大案例,它傲慢地剝奪了中華民國(ROC)在台灣的一整群和平、守法、愛國的公民享有真正和平的權利,限制並剝奪了他們宗教或信仰自由的基本權利。這個不公義的事實是透過偽造的證據、謊言和貪汙來實現的,這使得這個案件實在難以忍受,同時也需要國際間的密切關注。事實上,正如這一系列的網路研討會一再真實地指出,如果在一個以法治為根本的民主社會中,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那就會危及整個世界。

現在讓我們回到旨在塑造人類未來的「聯合國 2030 永續發展議程」的宏大目標,強調其中的一些缺點。

在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和平、正義和健全制度」列在第 16 位。它幾乎排在最後。事實上,在它之前還有其他目標,如健康、性別平等、體面工作、經濟增長、工業、創新、基礎設施等。此外,第一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希望使用一種相當烏托邦的方法來對抗貧窮,我認為這會削弱整份文件:「到 2030 年消除世界各地所有人的極端貧窮」。2023 年永續發展議程所列的目標當然都是每個人的關鍵點,但聯合國將和平與正義放在最後,意味著它們只是其他目標的結果。事實應該恰恰相反。

從任何簡單的邏輯來看,清單中的第一項為接下來的事情定下基調和方向,並使其餘的事情依賴於它。這就是為什麼透過正義實現和平應該是聯合國成員國的首要目標。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體面的工作條件、發展與永續性,全都源自於透過正義實現和平,而非相反。如果沒有正義作為基礎,就不可能有這些人類成就。即使是民主社會,在所有公民都獲得正義之前也是不和平的。聯合國的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甚至提到人類的健康。事實上,如果沒有正義,即使是人類的健康也無法實現。

當然,聯合國2023年永續發展議程源於世界對氣候變遷的憂慮,其措辭和列出目標的層次也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這是文件的另一個弱點。難道聯合國的意思是,如果先確保15個主要關於環境和生產力的目標,然後才讓人人享有和平與正義,世界就會變得更好嗎?我已經看到流氓國家的笑容...

聯合國2023年永續發展議程的最後一個弱點是,將透過正義實現和平幾乎置於其考量的最後,,它似乎也願意讓不公正在其成員國以外的地方繼續存在。當然,聯合國的文件和決議只對會員國有約束力,但如果一個以法治為基礎的民主國家,因為歷史事件而被聯合國排除在外,例如中華民國,當其侵犯一群公民的基本宗教自由權利時,卻被台灣各級司法機關一再洗脫罪名,有這樣的國家還能有一個永續的世界嗎?難道聯合國只滿足於地球上某些人的和平與正義,而不是所有人的和平與正義?聯合國是否在說,和平與正義,沒有那麼重要,不是普世價值?

我認為不可能,這就是為什麼「太極門事件」,既是悲劇的同時,也是指標性的,應該對所有的民主機構,從聯合國開始,以及它所設計的未來目標,發出紅色警訊。

 

原文連結

https://bitterwinter.org/tai-ji-men-and-the-un-agenda-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