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跨國研究 揭地球極熱暖期成因

為揭密百萬年來地球極熱暖期之謎,台灣大學地質系的跨國研究團隊,以地中海洞穴的鐘乳石,佐以北大西洋海洋紀錄,揭示40萬年前所出現的異常暖期關鍵原因。該研究報告於7月15日登載於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根據地質紀錄顯示,距離現今大約40萬年前,全球的冰量比現在還少,比起當代海平面還高出了10公尺。這個地球史上的極熱暖期,持續時間長達3萬年。該時期太陽輻射相當弱,而且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比現今還低。因此,這個極熱暖期的出現,成為地球史上的著名謎題,也為學術界稱為「MIS 11c 悖論」。

台灣大學地質系博士後研究員胡訓銘與沈川洲教授偕手歐洲的跨國研究團隊,2014年在北義大利的女巫洞鑽取洞穴石灰岩岩芯標本,再利用臺大地質系實驗室(HISPEC)的高精度鈾釷絕對定年技術,分析該標本的沉積時間,加上精細的碳氧同位素與微量元素資料,重建南歐地區48萬到36萬年前的環境變化歷史。團隊進一步比對太陽日照量、全球海面變化與包含大西洋的各地氣候紀錄,終於解開「MIS 11c 悖論」謎團。

研究結果顯示,「MIS 11c 悖論」極熱暖期是由多種因素導致。大約42萬年前,北半球夏季太陽輻射上升,中低緯度的大西洋受太陽力量影響達到極致高溫;恰巧在海洋暖化發生後,地球傾角逐漸增加,而引發更加炎熱的夏季,使得這樣溫暖的海洋得以持續數萬年。也因為這些中低緯度的暖水,在這數萬年間不斷透過海洋環流,把大量的熱能傳送到高緯度,造成持續性的冰棚融解,最終導致了百萬年來地球歷史上最熱的MIS 11c暖期。【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