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著手研究 滅絕近百年袋狼將「復活」

科學家正著手研究,利用遺傳學、古代DNA檢索及人工繁殖的技術,讓滅絕近一世紀,名為「袋狼」的塔斯馬尼亞虎「復活」!「袋狼」曾廣泛分佈在新幾內亞的熱帶雨林,以及澳洲草原等地。1936年澳州動物園最後一隻「袋狼」(Thylacine)班傑明(Benjamin)去世後,袋狼正式列入滅絕動物之一。

據外媒報導,「袋狼綜合基因修復研究實驗室」(Thylacine Integrated Genetic Restoration Research Lab)的負責人、墨爾本大學教授帕斯克(Andrew Pask)表示,在所有滅絕的物種中,「袋狼」是最引人注目的案例。體型大小和土狼相當的「袋狼」,是一種大型的澳大利亞有袋哺乳動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生活在現代世界的唯一有袋類頂級掠食者。因為人類的狩獵、與野狗的競爭,就此從大陸上消失。,

由於1800年生活在這座島上的歐洲殖民者,把損失的牲口歸咎於「袋狼」,祭出獵殺「袋狼」賞金政策,因而加速了「袋狼」的滅絕。殊不知,事實上是野狗及人類生活環境管理不當,才是牲口損失真正的罪魁禍首。

一直以來,人類不斷嘗試著復育已經滅絕的動物,澳洲與美國生物科技團隊,先建構「袋狼」與其現存最接近的近親「脂尾袋鼬」(fat-tailed dunnart)基因組,找出兩者不同之處。接著,於袋鼬身上取出活的細胞,並編輯牠們身上所有與「袋狼」不同的DNA,再對該物種的細胞進行編程,企圖把袋鼬的細胞改變成「袋狼」的細胞。

帕斯克透露,使用這項技術的最終目標,希望是能再次於塔斯馬尼亞的叢林裡看到牠們。在過去的 200年間,澳大利亞哺乳動物物種至少有39種滅絕,目前有9種被列為極度瀕危及瀕臨滅絕的高危物種。研究團隊對這項艱鉅的基因工程挑戰,充滿了信心,認為科學中沒有什麼不可跨越。特別是在幹細胞、基因編輯方面的育種計劃,或許可以用來幫助現存的有袋動物,得以不會步上「袋狼」滅絕的命運。【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