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士會議開幕 為期4天

中央研究院第34次院士會議自4日起開幕,為期4天的議程包括頒發院士證章、討論學術研究重大議題與選出第33屆院士暨名譽院士等。此次會議原訂2020年舉行,但受COVID-19疫情影響延至今年,是史上首度以實體和視訊方式同步進行,約有近200名國內、外院士與會。

中研院第34次院士會議自7月4日開始,至7月7日結束。7月4日舉辦二場主題演講、頒發院士證章給第26屆及第32屆當選院士,隨後進行院務報告。7月5日專題討論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與談。7月5日至6日展開院士暨名譽院士選舉閉門分組審查,預計在7月7日進行院士選舉。

蔡英文總統在開幕式時表示,中研院是我們最高的研究機關,每次的院士會議,都是學術界的重要盛事。感謝中研院與院士們為臺灣的學術研究、科技發展貢獻心力,讓國際社會不僅看見臺灣的研究實力,也展現我們對和平、民主和自由的重視。

總統指出,前陣子,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22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臺灣在63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7名,較去年進步1個名次,是2013年以來最佳表現。其中「每千人研發人力」指標,臺灣排名世界第一,中研院功不可沒。

總統進一步指出,這2年多來,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中研院以長期累積的學術能量,協助國內外的專家,積極投入對抗疫情的相關研究,不但是臺灣穩定防疫的重要支柱,更為全球防疫帶來許多貢獻。另外他也感謝廖院長和中研院團隊,過去6年多來對政府各項政策的支持。像是為了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政府已經規劃在2030年以前,投入9千億元經費推動轉型計畫。中研院也配合政策,積極投入相關研究;目前在地熱、海洋能、太陽能等面向,已經有初步成果。

此次院士會議在疫情下舉行,意義格外重大,期盼透過院士們的共同討論,為國家擘畫願景,相信只要產官學界持續緊密合作,一定可以克服所有困難,持續推動臺灣的進步發展。【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