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黑死病源頭謎底 科學家研究發現來自中亞

透過DNA的分析,科學家日前發現,於14世紀中期肆虐歐洲、亞洲與北非大陸,並在7年間造成歐洲二分之一人口死亡的黑死病(Black Death),據信是源自現今的中亞吉爾吉斯。

黑死病的疫情爆發於14世紀中期,而且,奪走數百萬條生命。數個世紀以來,歷史學家對於黑死病源頭之爭,一直沒有定論,始終無法斷定淋巴腺鼠疫(bubonic plague)的源頭到底從何而起?據估計,自1346到1353年短短的8年間,黑死病造成歐洲、中東與非洲,高達60%的人口死亡。

一支由蘇格蘭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德國馬克斯學會(Max Planck Institute)與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ubingen)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位於吉爾吉斯的伊塞客湖(Lake Issyk Kul)附近古墓所出土遺骸牙齒的古老DNA樣本之後,斷定了黑死病最早在1330年代於吉爾吉斯現蹤。

研究團隊之所以選擇這個區域進行研究,是因為這個地方在1338年至1339年間,突然湧現大量的死亡案例,所以墓地也隨之增加。研究團隊對7具遺骸進行了DNA定序測試。

至於分析牙齒的原因,是因為牙齒內含有許多血管,研究人員就會有機會發現,可能導致個體死亡的血液病原體。研究團隊從其中的3具遺骸中發現了「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

在重建基因後,再與黑死病死者遺骸所採集到的鼠疫桿菌比對,結果發現,這個古葬場的病毒株是10年之後肆虐歐洲所有鼠疫桿菌的祖先,進而開啟此後500年的黑死病歷史。相關的研究已刊登於最新一期「自然」(Nature)期刊上。【記者  張惠津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