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人工智慧技術 建構裸眼3D影片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暨敏求智慧運算學院副院長楊家輝師生團隊,以最新研發的人工智慧3D影片轉換系統,不用戴眼鏡也能看得到「立體電影」。並於28日上午舉辦臺灣原創動畫《小貓巴克里》3D版首映會。

楊家輝表示,業界已發展出2D影片轉3D的技術,但仍需大量人力切圖與修正才能達到流暢與舒適自然的3D效果。「基於人工智慧之 3D 影片轉換系統」經由研發團隊驗證,可達95%自動化2D 影片轉換成3D,而且實務上只需1/20的時間,大幅提升產量與效率。

團隊對於景深估計與補洞的技術持續發展,未來目標朝向全人工智慧方向執行。此外,配合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的應用,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原來精緻的2D人、事、地、物影像,就可用來建構裸眼3D元宇宙,加速元宇宙發展指日可待。

《小貓巴克里》3D 版視首支由成大「基於人工智慧之3D影片轉換系統」轉換的3D動畫長片。影片原創者邱立偉導演指出,沒想到(人工智慧)技術讓平面的東西反而呈現一個完全不同的風貌,等於變成另外一部電影,更有趣、更讓觀眾可以投入,讓(電影)角色栩栩如生在眼前」。

傳統 3D 電影製作需要大量人力、時間以及設備成本,《小貓巴克里》3D 版運用「基於人工智慧之3D影片轉換系統」,透過人工智慧類神經網路及深度學習技術,大幅提昇影片2D轉3D的速度及精準度,節省大量的時間與人力,亦可節省後製及檢查流程,使整體成果更快、更準,3D 效果更舒適。其運用人工智慧來解決兩個關鍵問題,分別是像素 3D 資訊(深度)生成及多視角影像合成。尤其裸眼 3D 影片需要多視角的影像。

「基於人工智慧之3D影片轉換系統」利用類神經網路強大的物件化特徵資訊,進而推算出單視角的深度資訊,在邊緣區域將會做較銳化的設計,減少模糊的不連續深度問題,同時深度學習架構可以減少輸入資訊的視角數量,也能夠在填補資訊上做出更加合理的答案。

除此之外,「基於人工智慧之3D影片轉換系統」還利用可變形卷積的方式來對影像上面各點資訊的位移來做預測,並且利用柵狀捲積來對遮蔽區域的資訊做計算,避免前景區域特徵混和正確影像資訊。楊家輝表示,過去 3D 電影發展受阻主要是沒有內容。未來運用人工智慧把 2D 影片大量轉成 3D,希望促進臺灣影像內容軟實力。【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