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存 創造後疫情時代心生活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面對病毒不斷變種,已進到Alpha、Delta甚至Lambda階段,各國政府疲於奔命,專注防疫或兼顧經濟陷入兩難。新加坡率先提出「解封藍圖」強調「與病毒共存」,以疫苗、檢測和治療為基礎,訂定五大規範,打造後疫情新常態生活。CNN指出,若此大膽計畫能成功,或許能提供一盞讓生活重回正軌的明燈。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他不認為這場全球大流行疾病會消退,它將在未來幾年與人類共存。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學會與病毒共存。

被譽為防疫模範國家之一的新加坡,自疫情爆發至今18個月,累積確診6萬多例,截至六月底,死亡36人,死亡率0.05%;為提高民眾染疫的存活率,付出極大努力。

病理師林志恭:反省與改過,不要再破壞生態。

「為什麼病毒會不斷變種?人類要如何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呢?」病理科醫師林志恭提到,病毒也是地球環境中的一部分,當病毒傳染到不同的人體、地區與國家時,為了要生存與適應環境而不斷發生突變。有些突變無關緊要,有些突變則導致關鍵性的影響;像台灣這次的疫情大爆發,就是Alpha突變病毒株所致,造成的傳染力很明顯比原始病毒更快,更需要我們提防。

病毒雖然可怕,但病毒和細菌等微生物都有自己的傳播鏈。當人類因為過多的物慾,不斷地破壞大自然,造成物種滅絕、氣候變遷,也改變了傳播鏈,導致病毒和細菌進而轉移到人類身上,反觀自照,人類也許才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病毒。

林志恭引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Muhammad Yunus教授的話,以往人類的生活就像一部朝著毀滅高速行駛的火車,要感謝疫情讓列車有機會暫停,讓地球重獲生機。因此,與其要對抗病毒,不如思考如何與病毒和平共存,當我們想著要消滅病毒,更應該反省的是改變自己的心態與生活模式,而這個改變就在生活當中,唯有反省與改過,不要再破壞生態,才是改變的關鍵。要知道病毒並非只存在一朝一夕,這次的危機或許會結束,但微生物的流行與傳染是不會消失的,未來要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友善地球環境及所有物種的生活模式,能與病毒和平共存,才是長久之計。

中醫師蔡佩玲:讓自己擁有正氣

蔡佩玲中醫師提到,《黃帝內經·素問》裡,歧伯回答黃帝如何不染五疫:「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何謂正氣?如何讓自己擁有正氣呢?不偏不倚謂之正。但人常常會有偏念執念,最常見的是有錯不改,更甚者或甚至不知錯。這些都是不正之氣。古代很多大醫家,都是修道人,正所謂「醫道同源」。道教三祖之一的張天師(張道陵),是東漢人。當時瘟疫橫行,張道陵讓有病染疫的人,把自己一生所犯的錯誤一一回憶,親筆寫下來,扔到水中,同時向神明發誓,不再做那些錯事和不好的事。人們紛紛按照此法去做,果然病漸漸好起來,瘟疫逐漸穩定、不流行。張道陵要大家省思,有錯就要改,這是回到陰陽平衡、正氣內存方式之一。欲先正其氣,必先正其身。

蔡佩玲指出,主宰著人類生命活動的就是「心」,而西方科學也計算出人的情緒會影響心靈能量的高低,只有心中有愛,人體才會產生自癒力。蔡佩玲在太極門練功二十多年,談到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讓她瞭解「心」是一切的根本,負面情緒對身體是百害無一利。她特別推薦兩個良心宣言連署活動,全球已經超過194國人士響應,自2014年啟動的「良心時代運動宣言」,肯定人人都是良心領袖,分享好心好念、好語善行,帶給世界光明和希望。以及近年推動的「國際良心日宣言」,提醒世人聽從良心行事,時常自我反省,達到內在的和平,人人良心覺醒,天下太平。

病毒進化一代比一代更猛烈,歷經關閉國界、封城、解封又封城,或許人類該從「心」檢討對策,面對與病毒共存的事實,著手調整自己,迎向後疫情生活。【記者 賴恩如 / 台北報導】

全球熱門活動:「良心時代運動宣言」暨「國際良心日宣言」連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