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 有助探索外星生命

據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期刊的論文刊載,一支由德國和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所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表面溫度約為攝氏428度的「超級地球」,其鐵矽酸鹽成分與地球的構成相似,有可能存在著大氣層,可幫助人類進一步探索外星生命。

研究團隊發表示,這顆系外星球被稱作「Gliese 486b」,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之一,約有26光年,質量是地球的2.8倍,體積比地球大約30%,重力高出了70%,具有像地球一樣的金屬核,被稱作「超級類地行星」,也叫「超級地球」。「超級地球」並非指能夠居住的星球,而是它的質量大於地球,且小於天王星及海王星的行星。

據悉,大多數系外行星被發現都是透過兩種間接方法,也就是「過境測光法」(transit photometry)和「多普勒徑向速度法」(Doppler radial velocity)。「過境測光法」是藉由一顆行星從恒星前經過,找出恒星在亮度上的輕微變化;「多普勒徑向速度法」則是測量恒星因軌道行星的引力而產生的 「晃動。

據天文學家指出,「超級地球」本身並不罕見,科學家們過去曾發現許多,但這顆「超級地球」是目前為止,唯一被發現圍繞主星運行的行星,它的溫度仍不足以使其成為一顆熔岩星球,但預計仍會有流動的熔岩,推測它可能有大氣層、適合生命的存在。

新南威爾斯大學科學院的天文學家教授蒙特(Ben Montet)博士表示,我們相信類地的「超級地球」,一定存在於附近的恆星周圍,直到最近才有技術來尋找它,這個發現能改變我們對於行星大氣的認知。研究團隊分析,「Gliese 486b」的表面氣溫,大約在攝氏430度左右,不適合生命生存,但它離地球較近,與地球結構類似,適合以新一代的天文望遠鏡進行大氣的研究,透過對行星大氣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行星本身,也為這顆遙遠星球是否宜居,提供珍貴的資料。【記者  鄒弘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