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銀:借鏡碳信用建構「藍色信用」 以市場機制籌措海洋基金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以下簡稱亞銀),清理海洋並保持海洋乾淨是個艱鉅的任務,相關的長期計畫需要創新的金融形式來支援。全世界的海洋正苟延殘喘,過去的50年間,全球珊瑚礁、紅樹林和海洋生物減半,1/3的漁業資源枯竭。

如果這個趨勢繼續,到2048年,亞太地區不會再有任何可商業捕撈的漁藏。到2052年,海洋中的塑膠總重可能比魚類總重還重,珊瑚礁消失的比率可能高達90%。

「藍色經濟」包括靠海維生和其他來自海洋的經濟利益,全球每年大約是3至6兆美元之間。海洋對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有重要貢獻,像印尼佔13%,越南佔19%。

亞洲地區有3400萬人從事商業捕魚。光是在東南亞,2015年漁獲出口價值為195億美元,但是過度捕撈的成本卻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過度捕撈在2012年使全球漁業的總淨收益減少了830億美元,其中2/3發生在亞洲。

「從源頭到海洋」的救援計畫

據亞銀,由於許多海洋經濟和生計的未來受到威脅,拯救海洋是關鍵性的發展挑戰。顯然,世界海洋健康狀況下降不僅是單一產業或國家的問題,是整個地球及其所有住民的問題。因此,解決方案也必須是廣泛而深遠的。

這需要全面性的「從源頭到海洋」、跨產業和地區國家的戰略。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都需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包括從源頭減少海洋污染,同時保護和恢復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及河流。

替代性的生計和商機必須被創造出來。港口和沿海基礎設施急需現代化、海洋友善,像是整合性的固體廢棄物管理系統、具有生態敏感度的港口設施以及城市和工業廢水處理系統。減用肥料、農用化學品、廢棄物和水土流失的永續農業以及永續水產養殖業也同樣重要。

吸引所需的資金規模

亞銀財務風險管理副總裁Ingrid van Wees表示,實現這些重大方案的主要挑戰是資金來源。這些方案需要大規模投資的支持,而私部門是大量財政資源的唯一來源。但是,與海洋健康相關的計畫要吸引私人投資並不容易。

私部門需要投資報酬,通常是向使用者(受益人或污染者)收費來取得。但是,跟其他全球公益產品一樣,缺乏明確的使用者,通常無法規劃出直接費用(如解決沿海侵蝕問題的費用)。此外,就算可以向使用者收費,也會有付不付得起的問題,如都市廢水處理。這導致獲利波動或不穩定,也限制了私人資本的流動。

Ingrid van Wees認為,「藍色基金」有潛力來協助克服這些挑戰。由政府或亞銀等開發銀行安排,藍色基金可用「藍色信用」的形式,增加海洋整治相關計畫的授信額度。類似碳信用,都是透過避免產生成本的方式來支持獲利。藍色基金還可以協助計畫資助者發行信用更好的藍色債券,以從市場募集具有競爭力的長期資本。

多邊開發銀行可以透過制定藍色計畫選擇標準和政策框架,建立金融工具和產品、藍色基金或類似的金融機制、準備優惠融資以及為計畫建立金融管道來提供協助。

Ingrid van Wees也表示,綠色融資是藍色融資的重要參考對象。綠色融資工具將各個計畫集中以分散風險,並透過綠色股票和債券開發資本市場,使融資管道更多元。透過提高計畫的變現能力,這些工具鼓勵擴大對再生能源、造林、流域管理、空氣品質和乾淨運輸的投資。

藍色融資可發揮作用、解救海洋

自2010年以來,亞銀已發行了22億美元的綠色債券。若有更多的支持,藍色投資同樣可以取得成功。考慮到問題的急迫性和嚴重性,這些投資需要立刻受到矚目。它們尚未被充分理解,被認為是緩慢且高風險的投資,因此可能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驗證和透過保育利益得到報酬。

但獲得報酬的時間可望縮短,藍色基金提供與政府合作的模式,改善計畫的風險回報狀況,創造出可以吸引私人資本的集合投資產品。為了使藍色融資成為主流,各國政府和民眾必須體認到為海洋健康相關計畫提供資金的急迫性。亞銀等發展夥伴可以協助量化政府和私部門藍色投資的實際成本和收益。

開發組織的在地知識,與國家、市政府和其他發展夥伴的緊密關係,是確保在當地正確藍色投資。因此,亞銀推出新的《健康海洋和永續藍色經濟行動計畫》。

亞銀表示,徹底清理海洋是個艱鉅的任務,其代價也將同樣可觀,藍色融資提供共享計畫資金的方法,只是必須趁還來得及的時候,立即採取行動。【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