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峰會爭議聲中落幕

原訂13日閉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會議(COP25),由於各國代表在多個議題上未能達成共識,延至15日上午才結束。歷經兩天兩夜額外協商,這場氣候會議終於通過折衷協議,包括各國維持降低碳排量,以及富國協助窮國回應及調適氣候變遷影響的承諾,而採取更積極行為例如減碳標準等棘手議題,則留給2020年11月的下屆氣候峰會討論。

科學家表示,就算是達成最佳共識,恐怕都已無法避免可預見的全球暖化情形,因為依照目前趨勢,全球可能在2030年代即跨越門檻,落入氣候變遷導致的危險處境。

許多與會者都不滿整體協議方案,認為它並未反映科學凸顯的急迫性。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直言結果「令人失望」,古特瑞斯表示:「國際社會喪失一次重要機會,就緩解、適應氣候危機與籌措資金因應危機,展現更大雄心。」他強調,「迫切需要」減少導致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以符合2015年《巴黎協定》目標。

歐洲氣候基金會(European Climate Foundation)執行長、也是《巴黎協定》推手之一的圖比安納(Laurence Tubiana)認為,COP 25結果「相當混雜,且與科學家要我們做的相去甚遠」,但讚揚歐盟、AOSIS、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組成進步聯盟,共同對抗汙染大國。

《紐約時報》引述分析指出,身為全球最大碳排國的中國,可能會觀望美國的走向,再制定自己的降低碳排量目標。此外經濟學家建議推動碳排放交易,有助於從化石燃料轉用可再生能源,但此議題也被留到COP 26討論,因為澳洲與巴西堅持有會計漏洞,包括如何在舊有交易制度中建立信用,而日本也反對使用《京都議定書》時期的舊信用制度。

COP26將於2020年11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登場,各國要提出更積極的減少碳排量方案。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已有環境專家警告,英國仍未達到中期減碳目標,想要領導全球對抗氣候變遷是「自取其辱」,且美國不會在貿易協議中談氣候議題,歐盟則要對未減少溫室氣體的國家課徵邊境稅,讓主辦COP 26的英國承受巨大壓力。【記者 胡雯婷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