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文化遺產 印度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印地語:ताज महल,烏爾都語:تاج محل‎‎),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是蒙兀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迦罕為了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已故皇后姬蔓·芭奴而興建的陵墓,大約在1632年建造,在1653年左右完工。

泰姬瑪哈陵是旅遊熱門地點,在2007年當選世界新七大奇蹟。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泰姬瑪哈陵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稱其為「印度穆斯林藝術的瑰寶奇葩」、「世界遺產中令世人讚嘆的經典傑作之一」。

泰姬瑪哈陵的泰姬二字,是Taj的音譯,皇冠之意,因此並不是稱呼姬蔓·芭奴。姬蔓·芭奴臨終前向沙迦罕提出了3個遺願,其中一項就是為她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麗的陵墓,這段美麗的愛情故事為世人留下一座美麗的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其實是一處擁有多處建築的複雜建築群,占地達17公頃。包括大門、庭院、主殿、清真寺、答辯廳(jawab)等,是印度穆斯林文化的建築,設計並結合了印度建築和波斯建築的風格,被認為是蒙兀兒建築最精美的例子。主殿採用白色大理石為建材,而周圍附屬的建族群則用紅色砂岩。

面向亞穆納河敞開的一面是泰姬瑪哈陵大門(Darwaza-i rauza, 意為「陵墓大門」)形制和蒙兀兒王朝先代帝王的建築相仿。大門的皮西塔克拱門和主殿的拱門形狀一致,採用和主殿同樣的書法裝飾。

 

泰姬瑪哈陵東西兩側立著兩座相同型式的砂岩建築,西側為一座清真寺,東側為「答辯廳」。功用可能只是為了建築美學的平衡,但也可能曾用作招待所。

泰姬瑪哈陵建築群的三面被紅砂岩陵牆包圍,陵牆外有多座他人的陵墓,安葬的包括沙迦罕的其他幾位妻子。

泰姬瑪哈陵在建築美學上最引人注意的是,它是座完全對稱的白色大理石建築,中軸線貫穿大門、庭院、水池直到主殿。

主殿四周的宣禮塔高40米,塔身由下至上均分為三段,每段頂端都有環繞塔身的陽台;主要供穆安津呼喚穆斯林禮拜。宣禮塔塔身略向外傾斜,這樣即使意外坍塌也會倒向外側,而不會毀了主殿。

泰姬瑪哈陵建築群的外部裝飾可能是蒙兀兒建築中最精美的,為遵循伊斯蘭教對人形裝飾的禁令,裝飾的元素均為書法、抽象圖案或植物圖案;主殿建築使用了來自拉賈斯坦邦的半透明白色大理石,裝飾則有大理石雕刻的花朵、精緻的鏤空工藝、大理石鑲嵌各色玉石花朵。總共有28種寶石和礦物,來自世界各國包括中國、緬甸等被鑲嵌在白色大理石中。

泰姬瑪哈陵位在亞穆納河邊,悠悠歲月,現在的環境對它而言是一個嚴酷的時代,每年印度的空汙酸雨,都讓白色大理石漸漸變黃,去年印度政府大規模的展開清洗作業,希望還它溫潤的白;每年的霧霾罩頂,建築物總籠罩在一層灰濛濛中。

而最大威脅來自旁邊的河水,每年以1.5公尺急遽下降,對泰姬瑪哈陵的基礎結構有嚴重性的破壞,或許哪一年它也會因氣候變遷而消逝在世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