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受害者 中、德、港受傷最重

外電報導,今年全球商品與服務貿易料將創近10年來最低成長,僅 1.5%;全球出口商總計損失 4200 億美元,中國損失估計高達670億美元,為最大輸家。

根據安聯集團 (Allianz) 旗下貿易信用保險公司裕利安宜 (Euler Hermes) 所發布的「全球貿易展望」報告,今年全球商品與服務貿易估計將會創近10年來最低成長、成長率約1.5%,出口商損失金額可能高達4200億美元,明年恐亦難以有大規模改善;而這場貿易衰退的前三名受害者,分別為中國、德國及香港,中國今年損失估達670億美元(約2兆569億新台幣)為最大輸家,德國以及香港估計損失也高達約620億美元及500億美元。

以產業來看,報告指出電子產業損失2120 億美元、金屬產業損失1860 億美元 、能源產業損失1830 億美元是遭到衝擊最大的三者。

該份報告也預估出,中國及美國在2020年出口收益分別約900億美元、870億美元,該數字只有2018年一半左右;電子、金屬、機械設備等行業在明年仍將多荊棘,預估出口也分別減少470億、420億、270億美元;至於軟體與資訊科技、農產品、化工業其預估可取得出口收益則分別達620億、410億及370億美元。

報告認為,全球貿易受傷最大的情況已過去,但展望明年(2020 年)仍很難見到大幅度的改善。預估明年全球貿易將會回溫增至1.7%,維持於「低成長」的態勢,而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期也將由2019年的2.5%、減緩至2020年的2.4%。

至於美中貿易,美、中表面上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或將帶來一些緩衝,但關稅威脅也勢必再度捲土重來,又逢2020年美國大選等政治因素,這恐使世界貿易形勢在明年的變數只會增加。

該報告認為,在面對美中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級時,反倒是規模較小的出口商較易從貿易移轉上取得獲益,好比台灣、荷蘭及法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則會失去市占率,獲利也將低於平均值,如加拿大、德國、日本以及墨西哥。

此外,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下的另一個產物就是「洗產地」此外,也就是在中國生產的貨品運至第三市場、再轉運到美國借以規避關稅,且根據資料的初步分析顯示,日本和台灣可能被作為機械、機械設備以及電力機械的中間市場。【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