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揆:改善偏鄉醫療環境 鼓勵公費醫師留偏鄉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14日)在行政院會聽取衛福部「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報告後表示,台灣醫療品質與服務在世界上數一數二,但在山地、離島等偏鄉地區的醫療資源,不論是人力或設備都嚴重落後於全國平均,又因交通不便、就醫不易,無法處理急重症,不少居民也因長期忍耐病痛,讓小病變成大病,照顧弱勢是政府無可廻避之責,請衛福部持續積極推動本計畫,致力改善整體偏鄉醫療環境,妥善照護在地居民的健康。

蘇貞昌指出,政府特別重視偏鄉醫療,以三大面向全面改善。首先是提升就醫可及性,如行動醫療車、設置夜間或假日救護站等,並鬆綁遠距醫療;其次是改善醫療設備,強化緊急醫療處理力,包括去年在澎湖、台東醫院新設置核磁共振儀(MRI),重建(整)18所原住民及離島地區衛生所,並啟用澎湖、金門、馬祖的駐地救護航空器,政府每年投入3.7億元,讓3個離島地區各有一架救護醫療專機駐地。重要的是充實醫師人力,促進長留久任。

蘇貞昌進一步表示,提升偏鄉醫療品質的根本是補充醫師人力,但偏鄉地區醫師招募不易,向來多依賴國家培育的公費醫師。由於公費醫學生自98年起停招7年,直到105年才復招,造成110年至116年間公費醫師斷層,為改善偏鄉醫師人力缺口,他已在8日核定「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預計5年(108-112年)投入近10億元,鼓勵600多位服務期滿的公費醫師留任,希望退休公職醫師也能回任,以穩定偏遠地區醫師人力。

衛福部表示,為增進偏鄉民眾的醫療可近性,強化在地醫療量能,近年來已積極推動多項措施,包括在地養成公費醫師制度、「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簡稱IDS)巡迴醫療及獎勵開業計畫、更新公立醫療院所設施設備、醫學中心支援計畫提升在地急重症醫療能力、推動遠距醫療及強化緊急後送機制等,對於偏鄉醫療的可近性及照護品質,已有明顯提升。【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