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法3學者研究緩解全球貧困 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由美國學者巴納吉(AbhijitBanerjee)、法國經濟學家杜芙洛(Esther Duflo)以及美國學者克里莫(Michael Kremer),共同獲得殊榮。以表彰他們「緩解全球貧困問題的實驗性方法」,獎金900萬瑞典克朗(約台幣2900萬元)由三人共享。

諾貝爾獎為1895年依照瑞典炸藥發明人諾貝爾(Alfred Nobel)遺囑所設立,1901年開始頒發。諾貝爾獎得主可獲頒一張證書、一面金牌和獎金900萬克朗,得主若超過一位,獎金則平分或依比例分配。

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名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諾貝爾獎起初的5個獎項並不包含經濟學獎,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捐款給諾貝爾基金會,才增設經濟學獎,於1969年首次頒發。

頒獎儀式於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紀念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今年的得獎人獲得經濟學獎,這是表彰他們對減輕全球貧困的實驗方法做出貢獻,他們的研究幫助全球社會消除貧窮。

58歲巴納吉於印度出生,畢業於哈佛大學,46歲杜芙若出生於法國,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其指導教授就是巴納吉。夫妻曾共同出版《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Poor Economics),以本書獲得「羅布獎」(Gerald Loeb Awards)。

巴納吉和杜芙若2003年共同成立「貧窮行動實驗室」,這是一個由教授組成的研究網路,全球有5個地方設有辦公室使用隨機控制實驗來回答如何消解貧窮這個重要的問題。目的在於確保政策是以科學證據為基礎,並藉以減少貧窮。

杜芙若是經濟學獎第2位女性得主,以46歲成為經濟學獎最年輕得主,亦創新紀錄,巴納吉和杜芙若是夫妻,為第一對共同獲得經濟學獎的夫妻檔。

現年54歲的克里莫,畢業於哈佛大學並任教,是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青年領袖。1993年他提出著名的經濟學理論「O型環經濟生產理論」,這是受到1986年美國挑戰者太空梭發射事故的啟發,該模型有助於解釋人才流失和國際經濟差距。

諾貝爾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與和平獎得主已在7到11日陸續出爐,14日公布經濟學獎得主,為2019年諾貝爾獎劃下句點。【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