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關稅升級 衝擊MIC

美中貿易談判在第11輪後情勢急轉直下,一度趨緩的關稅戰火急遽升級;造成智慧型手機、遊戲機等科技產品衝擊;目前市場最關心是美國是否會針對中國剩下約 3000 億美元的商品課徵 25% 關稅。然而不論 3000 億美元關稅清單最終是否會通過,現在全球不少企業已制定計劃,已經或準備將中國生產線轉移,不再中國製造(MIC)。

稍早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涵蓋3,805種產品的關稅清單,內容幾乎是所有上一波關稅未觸及到的產品,手機、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鞋類、成衣...等皆是榜上名單,6月17日將舉辦聽證會;本次美國懲罰性關稅措施,幾乎涵蓋所有中國輸美產品。取得豁免的貨品則有醫療用品、藥物、稀土、部分礦物、濾水器材、小型電動摩打、遙控裝置等。

過去美國自中國進口最大二類產品是手機及電腦;在美中關係生變後,依最新貿易數據,今年第一季美國自中國進口的手機及相關設備達有118.4 億美元,年減 29.2%;電腦進口額 91.3 億美元,年減 13.97%;二大產品進口總額大幅度下滑 63.6 億美元。

依進口比重,在美國進口手機的國家當中,中國比重由原先 63% 降至 51%;進口電腦比重由 56% 降至 48%。顯見中國電子製造業已經受到影響。

目前美國雖未直接對智慧型手機及相關之零組件(也就是最大貿易逆差產品)加徵關稅,但美中雙方緊張的關係卻早已逼迫國際大廠開始降低對中國依賴,將產能由中國移至製造成本相對低廉的國家,好比東南亞、南美等地。 如出一撤,就像過去日本、韓國轉移到中國,現在再從中國轉至印度,未來或許到非洲等地。

今年初韓國三星先行關閉中國天津工廠,部分產能搬遷到越南,與此同時,在印度建起三星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工廠,規劃年產能可達到 1.2 億支。日本索尼亦關閉北京工廠,並加速在泰國擴充工廠產能。瑞典電信設備生產商愛立信、台灣華碩均表示將部分生產線撤出中國。

除此之外,為數不少手機製造廠如鴻海、小米、華為、OPPO、富士康、三星等,及電腦、家電製造商聯想、GE、西門子等也撤出中國,前往印度設廠。據印度政府規劃,直至 2025 年,印度將可生產 10 億支智慧型手機,其中有 60% 是對外出口,出口額高達 1100 億美元。

產業界亦表示,倘若美國增加關稅,目前影響較大將會是蘋果相關產品,中國認為蘋果若要轉移至其他國家生產,需要時間培養同等效率的技術人員、且蘋果目前在中國約有 400 家供應鏈,搬遷耗時過長、加上蘋果目前創新不足,對消費者吸引力有限,貿然搬遷恐重挫蘋果。但關稅帶來的成本問題,遷廠卻可將問題逐步解決。

中國自身則憑著擁有 14 億人口,龐大的人口可以滿足大量的產能,並且可阻擋產業鏈外移的規模,認為中國本身能抵抗這波產業外移問題。【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