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世界財經大事

2018年全球財經新聞多環繞著美國,影響層面最深、最廣的財經大事莫過於由美國總統川普所發動的美中貿易戰,這戰役幾乎貫穿2018年大部份財經大事。

1. 美國經濟獨強

美國總統川普執政後,經濟施政奏效,令美國經濟在2018年獨強、逆勢增長,川普2018年初即祭出企業減稅利多,上半年就有超過7,500億美元的海外資金匯回。

美國經濟2018年逆勢增長,包括美國失業率逼近49年新低3.7%,為196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第二季GDP增長創4年來最大升幅4.2%、消費者信心指數一舉攀上18年之最、由於美國放棄製造業已有一、二十年,美中貿易戰開打直接引導美國製造業加速回流,2018年美國製造業的就業復甦創下1995年以來之最、中小企業看待未來營運展望史上最樂觀,企業求才超過求職人數逾有100萬人,道瓊指數更在年內累計創下13次歷史新高。

2018年全球經濟也出現非同步的異常現象,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預測,歐元區、日本GDP增長預測均下調;歐元區由原先2.4%降為2.2%,日本由1.7%降為1%,中國在貿易戰情勢升高前,就已經努力在處理經濟減速的問題,後來又因貿易戰經濟和股市更陷頹勢,不僅GDP增長寫下10年來最差紀錄、上海股市更是直接慘跌進入熊市,成為全球股市表現最差一員、貿易戰後外資大量撤離、工廠大規模裁員,蕭條之景和全球獨強的美國成了2018年最鮮明的對比;川普總統成功兌現2016年選前「美國優先」諾言。

2. 科技股潰敗  FAANG瞬間跌入熊市

美股自2009年3月觸底至2018年10月整整近十年時間,美股其實已創下史上最長的牛市;2018年美股有過2次跌幅超過10%以上的修正,首次出現在2~3月間,隨後股市則在企業獲利增長的助威下,9月後股市頻頻刷新歷史高價,10月進入修正則被視為利空出盡,主因標普企業2018年因減稅進而獲利增長21%,但2019年則可能恢復到9%的正常增長軌道。

美股最初因Fed升息壓抑房貸買氣,營建類股指數落入熊市,後來臉書、蘋果、亞馬遜、Netflix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組成的FAANG科技熱門族群合計占標普500指數11%,其漲跌早已牽動大盤走向,隨後又因美國銀行類股殖利率曲線反轉,促使美股十月後也墜入熊市。據統計標普500企業迄今已有半數落入熊市。

FAANG成分股均為最具有指標性的美國科技巨頭,亦是近年股價飆漲最凶猛的族群,漲跌特別重要,跌入熊市也凸顯出買盤退場。

3. 油價跌入熊市

2018年油市發展相當戲劇,西德州原油年初每桶約60美元,在OPEC及俄羅斯減產政策下,一路漲到10月的76.9美元,隨後美國汽油也逼近3美元/加侖大關。高油價觸動川普,因此施壓石油輸出國勿持續以人為減產拉抬油價。

油價連10月上漲加上美國制裁伊朗的背景,市場擔憂原伊朗每日出口150萬桶原油將消失,不料OPEC及俄羅斯在美國施壓下又密約增產,導致油價開始反轉向下。

最後,美國意外針對伊朗制裁案給予了八個國家進口原油豁免,加上美國原油日產量已超過1,100萬桶,便硬生生地擠下OPEC和俄羅斯成為了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也因此造成油價崩跌。

西德州原油在10月高峰短短2個月一路雪崩,11月底每桶約49.4美元,整段跌幅逾35.7%,成為油市40年以來最慘烈的跌勢之一。

4.  虛擬貨幣美夢泡沫

近2年以比特幣為首的虛擬貨幣,曾有取代實體貨幣的氣概,暴起暴跌的價格更是堪稱金融史上的另類奇蹟。一枚比特幣價格究竟有什麼內藏價值?至今仍未有經濟學家說得清楚 ;比特幣自2010年以400美元上市後,2017年底曾一度飆漲到20,000美元,持有一枚比特幣相當於可兌換15盎司以上的黃金。只是短短一年,比特幣價格上演大跳水,今年12月17日跌至3,200美元,對照高點,比特幣只剩17%的價值。

比特幣飆漲的全盛時期,帶動了加密貨幣挖礦行業的「虛擬經濟」;據報導,比特幣在2017年挖礦總耗電量占全球電力消耗約0.13%,此已超過全球近160個國家一年的電力消耗;與此同時,挖礦熱潮也帶動挖礦機和相關芯片供應商的龐大商機;隨著比特幣價格腰斬 ,挖礦新機無利可圖,供應商業績也直直落,最具代表性的芯片供應商英偉達(nVidia)及AMD股價更自10月高峰由292.36美元腰斬 40%~50%。在中國,原價上萬人民幣的二手虛擬貨幣礦機,現在更是幾百元就能買到。而計劃上市的比特幣運算晶片大廠的掛牌計畫也跟著煙消雲散。吹捧出來的虛擬貨幣美夢,現階段在此先告一段落。

5. 貨幣危機引爆新興市場

2018年美國經濟獨強,另一方面也產生了負效應,美聯儲(FED)鷹派抬頭;每當美國公布經濟好消息,均助長鷹派升息氣焰,美國光今年前三季就升息3次,累計自2015年底升息共計8次,2018年是最緊縮的一年。積極的升息力道推升美元強力升值,美元指數由2018年2月低谷一路攀升到11月高峰,升值約10%。

強勢美元令以美元舉債比例較高的新興市場陷入混亂,引發外資撤離、股匯重挫等海嘯警報;以往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及2013年美聯儲縮減購債引發的緊縮恐慌,均促使美元舉債比例偏高的新興市場成為外資最先棄守的市場。

2018年中國上證指數由1月3314點高峰跌到10月的最低點,跌逾31%,市值蒸發約2.4兆美元,寫下十年來最差紀錄,其他國家亦哀鴻遍野,德國股市跌幅17.55%,日本股市跌幅16.98%,南韓股市全年下跌17%,同樣均是十年來最差表現,菲律賓以及泰國股市跌幅也超過10%,台股跌幅約8%。最後美國道瓊指數雖在10月仍創下歷史新高,但隨後也撐不住了,12月25日收盤剩21792點,相較年初的24809點,跌了12.16%。

財政紀律不佳的經濟體,如阿根廷及土耳其更是嚴重陷入貨幣危機,這二國家貨幣對美元匯率均已創下史上最低。阿根廷央行日前為阻止披索跌勢,還緊急將基礎本利率由45%拉抬至60%,但披索兌美元至今累計貶值仍逾100%。

常年經常帳赤字及外債竄升的土耳其,每年政府至少需籌資2,000億美元來填補缺口,土耳其里拉瞬間也成為空方狙擊目標,里拉兌美元今年曾貶值逾一倍,迄今仍貶值約40%。

6. 蘋果和亞馬遜市值破兆​

2018年美國科技股代表企業為蘋果及亞馬遜,蘋果率先在8月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超過1兆美元的上市公司,其市值甚至還超越葡萄牙、紐西蘭等國家經濟產值,股價最高站上233美元。時隔約一個月亞馬遜跟進市值突破1兆美元,從1997年上市至現在,股價翻了1,300倍。

然而,比起2000年網絡泡沫時代微軟及英特爾股價本益比近60倍和127倍,2018年蘋果前瞻本益比僅約16倍、亞馬遜本益比有100倍,但這2家市值破兆的科技股,其泡沫化現象並不明顯。只是隨著2018年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及投資者對科技股估值過高等,蘋果在推出三款新iPhone後,也因市場反應普遍欠佳,隨即陷入一連串惡夢,禍不單行侵權訴訟、禁銷iPhone銷售令,種種不利因素蘋果股價由最高點重挫逾37%,進入熊市。

近年亞馬遜擴大營運,在網絡廣告、雲運算(AWS)上大有斬獲,日前還併購超市,現階段又準備進入醫療保險事業,讓亞馬遜營運可說是扶搖直上,但也引來政府關切。在市值破兆後,美股卻不漲反跌,顯示投資人有將市值破兆視為「落袋為安」,亞馬遜也隨著重跌34.1%。同為FAANG成分股的臉書泄露客戶私隱醜聞纏身後,加上季度業績遜預期,其股價自7月的高峰曾回跌近40%。

7. 川普反應美聯儲升息過度

美國美聯儲主席權力向來被外界認為比美國總統還大,而全球央銀向來也享有排除政策干擾的「獨立超然」立場;2018年2月5日,鮑爾取代葉倫擔任美聯儲主席,原外界認為鮑爾貨幣政策偏向鴿派,但結果卻是鮑爾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環境中堅持升息縮表,此舉讓川普震怒不已,多次公開批評美聯儲升息太猛烈;川普認為美國通脹不高,升息太快會抵銷減稅帶來的經濟成果,且美元匯率攀高不利美國出口,川普甚至還批評美聯儲是他施政上最大威脅。

鮑爾不以為然並未改變既定的鷹派立場,持續在9月進行年內第三次升息,依舊宣稱利率水平距離中性位置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11月28日,鮑爾首次在演說中鬆口,改稱基準利率已接近中性水平。市場也因此認為2019年美聯儲升息次數或許會由三次改為一次,道瓊指數當日大漲逾600點回應。這場美國總統與美聯儲主席的貨幣政策論戰在此休兵,川普暫時獲勝。

8. 美中貿易戰重挫中國

川普發動的美中貿易戰可說是2018年最震撼的消息,尤其是川普提出對中國進口價值2,0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10%關稅,中國經濟首當其衝,不少專家認為中國經濟未來可能出現蕭條。美中貿易逆差近年持續惡化,2017年逆差金額就高達3,752億美元,巨額貿易逆差也凸顯多數美國廠商在中國設廠,生產的商品再進口至美國,這也是川普發動貿易戰的首要原因。

川普發動這場貿易戰意外獲得美國兩黨一致的支持。2018年1月川普為保護本國製造業,特別批准進口太陽能產品將徵收關稅達30%揭開貿易戰序幕,雙方開始你來我往。

4月美方宣布針對中國輸入美國計1,333項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關稅。川普依「301調查」再次針對中國進口的1,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並且禁止美國廠商出售零組件予中國第二大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

5月中興事件促使美中進行貿易談判,之後美方仍堅持針對500億美元商品課徵關稅。

7月美國再度擴大加稅清單,列出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其中涵蓋海產、農產、水果以及日常用品等項目,且祭出限制中國企業在美投資。

7月6日川普正式對來自中國的34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此為第一階段第一批,涉及產品多為電腦零組件,汽車與其他工業零組件等。8月23日美方對中國的160億美元商品正式課徵25%關稅,均攸關「中國製造2025」的商品,此為第一階段第二批。

9月底美國制裁中國第二階段開始,首先是對2000億美元商品課徵10%關稅,內容包括鋼鋁、電視、顯示器零組件、家具、服裝均列在內,原本考慮2019年1月1日稅率將從10%調高至25%,但12月1日G20峰會川習達成貿易休戰「停火」90天協議。同日,卻又爆發華為的副董事長、首席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國際機場遭扣留,美國要求引渡受審,外界認為美方可能為牽制中國,期間川普亦發文表示不放棄明年1月1日將2000億美元商品由10%調高到25%,貿易戰火再起雙方持續喊話與談判。至於會不會有第三階段美國對中國針對2670億美元商品課徵額外的關稅?外界也持續關注中。

貿易戰開打後,中國GDP增長創下近十年低位,上證指數跌跌不休,人民幣兌美元由3月的6.24一度走貶重挫逾10%來到6.97,中國工廠大規模裁員,外資大量撤離,民眾消費變緊縮,經濟學家不約而同下調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成長,不少在中國設廠的外商執行長甚至預估這種慘狀可能會持續5~10年之久。

9. 製造業大舉撤出中國

美中貿易戰下的「漣漪效應」,外商企業為躲避產品進入美國的高關稅,紛紛將資金、廠房大舉撤離中國,指標企業如台商寶成和富士康,韓國三星、樂金電子,日商尼康、日東電工、歐姆龍;這些企業分別轉進東南亞、印度或巴西。外電報導,美國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高關稅後,首當其衝將會是深圳,香港及珠江三角洲也間接受衝擊,往後中國經濟恐失去增長動能。

事實上外資企業相繼退出中國並非貿易戰才發生,早年已有不少企業即因中國勞工成本攀升及限污令開始撤出中國。據研究機構調查,2005至2016年間,中國製造業的時薪已由1.2美元增加至3.6美元,其製造成本已超過巴西及墨西哥,還趕上希臘和葡萄牙,且為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和越南的數倍。數據顯示,2017年外資投入中國的固定資產額為2,146億,較2011年腰斬57.8%,未來外資固定投資下滑趨勢恐怕只會更加顯著。專家認為,外商大舉撤出中國,影響最巨為失業人口竄高,結果可能將波及全中國金融體系、股市及房產。最新訊息,中國官方公官,中國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失守50關卡來到49.4,低於路透社調查預估中值49.9,更低於之前市場預期。據路透社資料顯示,2018年12月份PMI指數是2016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中國製造業PMI指數回落驅勢,自今年年中就已開始,12月更直接跌落至收縮區間內。

10. 「日本製造」破滅 

一直以高品質聲譽為傲的日本企業數據造假醜聞頻傳,最知名的事件莫過於在2015年高田(Takata)忽略品管導致汽車安全氣囊爆炸事件,迄今全球受到影響之車輛達6,900萬輛,全球共有14個知名汽車品牌受影響,引發出汽車史上規模最大的召回行動。

事實上,在此之前,就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上市企業被踢爆均曾做假帳,在2016年鬧出問題的企業,就包括知名光學儀器公司奧林巴斯,為隱瞞投資虧損,財報灌水、還有三菱汽車被爆竄改燃耗數據,且坦承油耗測試造假早在1991年就開始、此外東芝也浮報獲利、夏普經營不善,須賣掉公司斷尾求生等。2017年10月,神戶製鋼(Kobe Steel)坦承偽造鋁、銅、鋼產品質量數據後,多數人都以為造假問題應該到達最頂點了;然而,事實確是日本企業重重問題,不是不爆,是時候未到。

2018年10月19日日本避震器大廠KYB 記者會上坦承,為達到日本國家標準,私自竄改避震及減震裝置檢查數據,而且長達十五年之久,KYB社長還證實,他們將還把不合日本國家標準的避震設備,外賣到海外;且唯一外銷地點竟是「台灣」。這對一向支持並深相日本製造的台灣人,情何以堪?

分析指出,日本大企業做假帳多為填補前者的虧空;而製造業的集體竄改數據,則凸顯出日本整體製造業在競爭壓力下利潤微薄的問題,及原具壟斷地位的上游供應鏈的日本廠商心態;近年加上日本勞工有40%比例是低薪派遣工,原終身雇用制度下的嚴謹職人之精神已式微,導致製造業對品質堅持早已大不如前。【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