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港化學儲槽遷移環評放行 倉儲區填海目的惹議

環署20日舉辦第334次環評大會,其中台北港調整開發順序的環差案,雖然如小組所建議的通過,但其填海目的是為了收受大台北地區營建廢棄物,更優先於倉儲興建需求,則引發環評委員議論。

大會更一度探討,讓先前專案小組已回絕在觀塘工業區興建的三接站,在台北港落腳的可能性是否更明確。不過,由於此案僅是環差審查,環評大會程序沒有辦法主動增加這些承諾,最後僅提出,建議再檢討本案開發西側配置的防風林與生態潮池必要性。

此案變更是為了臨時油品區搬遷。由於這些化學及油品儲槽緊鄰社區,遭要求盡快搬離,預定要在2026年前遷建到第四期用地上,因此申請調整開發順序,要提前進行三、四期的圍堤工作。

原本臨時油品區位在東碼頭區,設置了包括47座化學、石油製品儲槽,由於距離新北市八里區學校、社區僅200公尺,因此遭要求加速遷移。台北港已在第四期劃設了液散貨(化油)區,第四期位在西北側。2026年第四期完成填築後,台北港將接續辦理港區化學及油品儲槽相關遷移事宜。

雖然在5月的第二次初審會議,此案就無太大爭議獲建議通過。不過,在大會中,卻遭主席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環委王文誠等人重新質疑此案「物流倉儲區」的規劃。他們對於化學及油品儲槽要盡快遷移以遠離社區並沒有意見,但質疑該「物流倉儲區」的規劃。

詹順貴以桃園航空城的遠雄自由經貿園區招商不順,已暫緩開發甚至可能解約的狀況為例,質疑台北港這麼一大塊物流倉儲區的必要性,其他園區是否也有評估失準、畫大餅的問題。交通部則回應,空運海運性質不同,航空快速、海運量大需求不同,未來也會持續滾動檢討。

不過在一輪問答後,環委鄭明修認為,台北港目前就是為了讓大台北地區的建築廢棄物有去處而填海,因此故意要慢慢填,但未來的用途其實是等填完再來說,再看有沒有倉儲或其他需求。王文誠認為,既然如此,其實此案的名字實在不該以物流倉儲區來命名。環委李克聰則一度建議,是否可以藉此案,將強化台北港作為三接站支援方案。

此外,現有計畫上安排了大片綠地、設置生態池也遭鄭明修質疑。鄭明修指出,從沒有哪個港區有規劃這麼大的綠地,要做為防風林方向也不對,而在海邊挖生態池就要把台北港描成「生態港」也不合理。因此大會也以附帶決議,要求台北港再做檢討。【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