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球暖化米飯營養恐流失

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全球暖化及高二氧化碳的環境下,導致米將喪失部分蛋白質與維生素含量,影響到我們食用植物的營養含量。刊登在「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報告指出,這對以米飯為主食的東南亞國家,衝擊更為嚴重。

據外媒報導,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流行病學教授德魯諾斯基(Adam Drewnowski)表示,二氧化碳的確是植物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但是人類排放於環境中的二氧化碳,不僅對植物沒有幫助,反而還讓穀物的營養價值減少。

研究團隊針對米飯進行研究,發現高二氧化碳環境下生長的稻米,其蛋白質、鐵、鋅含量都減少,在缺乏這些營養下,將會導致發育遲緩、腹瀉、感染….等。這對以米飯為主食的國家,如緬甸、寮國和柬埔寨,將造成嚴重影響。

研究指出,二氧化碳多寡,對於植物結構和生長影響甚鉅。這項研究是根據日本和中國的實地調查,模擬本世紀下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估計達568至590ppm。實驗中,有18種不同品種的水稻種在開放田地,田地以外的區域用八邊形塑膠管圍住,釋放額外的二氧化碳。研究結果發現,生長在高濃度二氧化碳環境下的米,蛋白質和維生素B1、B2、B5 、B9鐵和、鋅,含量皆減少。

研究團隊指出,此狀況對於富裕國家人民影響不大,因為他們有多元、均衡的飲食。但是對以米飯為主食的國家相當不利,因為他們有70%的熱量攝取,是來自米飯。

參與研究的華盛頓大學教授艾比(Kristie L. Ebi)表示,科學家如果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將會造成全球性的營養缺乏,尤其是那些米飯消耗量最大及國內生產毛額(GDP)最低的國家,就必需要有更多樣化的食物來源,以攝取到其他的營養素。【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