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文化遺產 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

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在1945年1月27日由蘇聯紅軍解放。1947年,波蘭將其改為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博物館,以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統治期間,犯下滔天罪行的歷史見證。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奧斯維辛集中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一早來到波蘭奧斯維辛小鎮,路上微飄雨絲,彷彿訴說今日內心幾許的陰霾。要造訪的曾經是人間煉獄──奧斯維辛集中營,一個令人極度悲傷的地方。迎面而來的是暗紅磚塊的房舍井然有序的排列著,綠草如茵、樹木蔥鬱,環境倒也清幽舒適。遊客絡繹不絕,神情肅穆,如果不入內探訪,哪裡知道成千上萬的人,在二戰時每日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哀嚎。導遊說,來到這裡,要以一顆敬悼墓園的心。

奧斯維辛集中營,位於波蘭南方,距波蘭第二大城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面積達40平方公里,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最主要的集中營和滅絕營(1940-1945)。奧斯維辛集中營共有3個主要營區,分別是奧斯維辛(一號營區,管理行政中心)、比克瑙(二號營區,最主要的「滅絕營」)、莫諾維茨(三號營區,勞動、生產)和39個小型的營地或工廠,最主要的目的是鎮壓異己和推行種族主義。估計有110萬人在此被屠殺,其中90%以上是猶太人。

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奧斯維辛附近40多座集中營的總稱,也是納粹在二戰期間修建逾千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個,由於有百萬人在這裡被殺害,所以有「死亡工廠」之稱。

奧斯維辛一號營區入口處,門上懸掛德語「勞動帶來自由」(Arbeit macht frei)字牌。一進門納粹就啟動一連串的謊言,事實上,沒有人因為勞動而獲得自由或活著離開。

德軍手無寸鐵,猶太人何以如此服從呢?因為納粹謊言要帶領他們到一個嶄新的地方開啟新生活。相信者限時收拾行囊離開,少數不相信的當場槍斃。火車上關押來自歐洲30幾國的猶太人、吉普賽人、戰俘、知識菁英、和同性戀者,一節車廂擠滿上百人,窗戶被釘死,7至10天的路程,沒水沒食物,許多人半途就死了。

當列車抵達奧斯維辛時,納粹將男女強行分成2列,大部分的猶太人、老殘婦孺或是被判斷為沒有價值的人,就直接送往刑場或是毒氣室進行大規模屠殺,極少數身體強健者送去做苦役。經過初步篩選後,囚犯立即被剃去全身毛髮,消毒、拍照建檔,給收容人刺上編號,以便確認收容數量,只發放一件藍白條紋相間的衣褲覆體。

集中營內部壁壘森嚴,四周電網密布,能夠逃離的少之又少。只要有人逃跑或衝撞電網自殺,就會有更多人被連帶懲罰。

猶太人一進入集中營就被沒收所有家當,集中營內滿山滿谷的衣物、頭髮、鞋子、皮箱、嬰兒車、輔助器,都是罹難者的遺物,在在都讓人心酸!金銀珠寶餽贈有功德軍、頭髮被用來製作地毯或軍服的保暖襯裡、殘障者的輔助器移作受傷的德軍使用,人皮拿來做燈罩,更離譜的是人的脂肪也能做肥皂。

猶太人認真的在自己的皮箱寫上名字、生日,以為終有一天能夠取回。

集中營臥舖人滿為患,最上層是首選,因為人在病死前,穢物會往下掉。

一罐又一罐的CYCLONE B(除蟲的氰化物),用於毒氣室進行大屠殺,每一個毒氣罐,都足以奪走數千人的性命。

毒氣室(禁拍)!猶太人信以為真這是「洗澡」的地方。當擠得水洩不通的猶太人發覺不對勁時,為時已晚。因為毒氣從地上不斷冒出,人們會本能地往煙囪攀爬尋求一線生機,因此,小孩、老弱、婦女、健壯男性,會依序堆疊成金字塔,驚恐哀嚎之聲可想而知!當渺無聲響後,拔掉金牙,再送進焚屍爐,最後剩下的骨灰當作肥料。總之,所有搜刮來的東西一點都「不能浪費」。

當年的指揮官魯道夫‧胡斯(Rudolf Hoess)一家人就住在毒氣室旁,甚且還有一個孩子在此出生。魯道夫在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卻殘害無數生命,真是泯滅人性良心啊,諷刺的是,戰後,魯道夫在毒氣室前被處以絞刑,真是天大的報應!

死亡之牆!納粹在這裡槍決猶太難民。參訪者擺放鮮花悼念,安息吧!苦難的靈魂!

選擇奧斯維辛,是因為它是鐵路交通樞紐,便於運輸囚犯,且隱密性極佳,鄰近的人都不知道這裡天天上演慘絕人寰的屠殺事件。

 

聯合國訂定每年的1月27日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Day),戰後,反省和警惕納粹暴行成為德國各階層共識,因此,每年都在此舉行紀念活動。1970年德國總理勃蘭特冒著凜冽的寒風,赴波蘭猶太人殉難紀念碑前下跪謝罪,從此改變世人對德國的觀感。知恥近乎勇,有人說:「德國總理跪下去,德國人民站起來。」

戰後70年倖存者回憶「我怎可能忘掉人肉被焚燒的味道,在那裡,一天像是一年,一個月像是永遠,一個人一輩子能忍受多少"永遠"?」回程的路上,我的心情陰鬱,心中不斷浮現,人的一念之善,讓青山綠水常在,蟲鳴鳥叫、百花齊放,那是人間天堂;相反的,納粹的一念之惡,害人家破人亡,生靈塗炭,永留罵名。這一幕又一幕,警省世人,愛與和平有多麼神聖可貴!【記者 郭紫怡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