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對峙 難分難解

中國、印度與不丹自6月在Doklam(中國稱「洞朗」)開始相互對峙,對峙事件愈閙愈大,從中國立場來看,印度是越境進入中國領土;就印度而言,洞朗雖是中國與不丹之間的爭議領土,但印度支持不丹的主張,所以印度越過的只是「印不邊界」。此事件雖然不是發生在中印爭議領土地區,但兩國卻存在著國家戰略上的衝突。而16日一早,國際媒體報導雙方在中印邊界爆發衝突,只是雙方士兵互扔石塊,但這消息中印雙方都不證實也不評論。

在6月16日印度軍隊衝入中國在洞朗地區修築公路的營地,並阻止中國的修路工程。在6月28日不丹外交部對中國發出外交抗議,譴責中國不該在洞朗這個「中不雙方」存在主權爭議的地區修築公路,並表明不丹認為該地區屬於其領土。在8月初,中國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王文麗表示,不丹的消息認為對峙地區不屬於不丹領土,對此,《印度時報》宣稱在電話訪問中不丹官方駁斥中國的發言。

就近年來中國透過「一帶一路」試圖對印度形成海陸包夾之勢,包括路上的「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的建設,以及取得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的投資和經營權,已明顯對印度構成嚴重的戰略威脅。對此,印度已拒絕出席5月中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如今,中國在洞朗地區的道路修築工程,使其可透過道路網加速在該區域的軍事力量部署,此舉對印度構成嚴重的威脅,而且可能促使印度東北境內七個邦的分離主義大盛而脫離印度。

面對中國的威脅,印度正打著間接戰略與中國對峙,依靠不丹在6月28日出面抗議,譴責中國的修路工程有違兩國對邊界爭議的協議,並在不丹的邀請下越界出面阻止中國的修路工程,在國際間形塑中國大欺小的氛圍,以凸顯印度為維護不丹利益的正義性。相較於南海爭議,中國無視周邊國家的抗議進行造島,印度更塑造為自己是維持區域國際秩序的「文明」國家,更凸顯中國是國際法治與秩序現狀的最大破壞者。

中國堅持印度必須先撤軍,印度則堅持「同時撤軍」的立場,但中國必須恢復該區域的原狀,並向後撤退250公尺;但中國表示只能退後100公尺,雙方並無交集。從此報導可窺知中國雖然一再釋出強硬言論並增援前線,但高層並不願開戰。中國將於9月舉辦金磚國家峰會,這將是中印高層直接調解對峙的最佳時機。畢竟兩國列於金磚五國之中,難免互相衝突或擠壓彼此的國際空間,雙方應該利用智慧,找到讓雙方相互妥協空間。【記者 林曉明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