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變小 研究:魚種滅絕的前兆?

美國科學雜誌「自然-生態學與進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20世紀商業捕鯨導致某些鯨魚數量急遽減少,數十年來,部份的鯨魚平均身長縮短了數公尺;如果其他魚種也有這個傾向的話,縮短身長是一種必要的保護措施,這就成了早期警報。而一旦個體群滅絕,要恢復是極度困難的。 

從18世紀開始,許多鯨魚成為捕獲的對象,1986年因「商業捕鯨禁令」才讓鯨魚從滅絕危機中被解救。可是,這個禁令漏洞百出,現在,每年還是有1000頭以上的鯨魚被捕殺。 

瑞士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的克里斯托弗·克萊門茨(Christopher Clements)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究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從1900年左右起,就詳細調查記錄了鯨魚的身長和捕獲數量的年度記錄。近來,一直以來的「狩獵方式」,在新技術登場後轉換成大量捕獲。 

論文指出,此次的研究清楚發現,進行商業捕鯨的期間,捕獲的鯨魚平均身長在70年間最大有4公尺、戲劇性的縮短。

根據學術雜誌「海洋漁業評論」(Marine Fisheries Review)最近刊登的鯨魚個體數調查,20世紀的商業捕鯨導致300萬頭鯨魚消失。 

克萊門茨和研究團隊,以占捕獲量80%的塞鯨、長鬚鯨、藍鯨和抹香鯨4種鯨魚為調查重點。藍鯨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在論文中指出,因為漁業的壓力,鯨魚個體群滅絕的可能性一直維持在高點,在持續商業捕鯨變得困難的時刻,轉移到新的鯨魚種類。 

關於塞鯨、長鬚鯨和藍鯨,在捕獲數量發生急遽減少的20~30年前開始,身長開始變短。而抹香鯨身長變短,是在整個20世紀慢慢的進行,在年間捕獲量急遽下跌的40年以前,就已經明確地出現徵兆。研究團隊指出「關於這4個種類,警戒信號早在早期就出現了。」 

身長和其他身體特徵變化的這個預測模式,可能對處於漁業高壓下的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也能適用。 例如,為了取得魚翅,每年有數千萬隻鯊魚被殺,生物鏈最上位的鯊魚的身長變化,或許能對局部地區或世界規模個體群的健全性提供線索。 野生鰈魚、比目魚、鮭魚和龍蝦等說不定能從這樣的途徑中受惠。【WPN編譯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