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論壇 北京登場

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所提倡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計畫,14日在北京舉行首屆領袖高峰會議,習近平在開幕演說中指「一帶一路」將和各國經濟計畫密切配合,包括越南的「兩廊一圈」計劃等。另外也宣布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人民幣,及提供一系列對外援助,包括未來三年向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提供600億人民幣援助和20億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

習近平指中國會跟多個開發機構合作「一帶一路」,包括由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

而本次出席的領袖中,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亭、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和土耳其總統艾爾段。英國派出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Philip Hammond)和英國多家銀行代表與會,美國則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馬修·波廷格(Matthew Pottinger)與商務部官員與會。其他西方國家多只派出代表出席。日本派出了執政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而印度更沒有參與峰會。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由習近平在2013年時所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簡稱「一帶」,沿著過去陸上的「絲綢之路」發展中國和這些國家經濟合作夥伴關係,主要用於加強基礎建設。一帶所指的國家包括俄羅斯、中亞諸國並以歐洲為終點。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路」,則是沿著過去海上貿易路線,發展中國和東南亞、南亞、中東、北非及歐洲各國的經濟合作。

中國方面聲稱目前「一帶一路」有60個國家和組織響應,GDP總量達20兆美元,約占全球的1/3。且論壇期間將簽署超過50份合作諒解備忘錄以及關於交通運輸、能源和通訊的合作協議。

分析師認為美國總統川普眼下的重心為美國優先,歐盟則在經濟不佳中努力掙扎,近期都不會提出與「一帶一路」競爭的全球戰略。中國打算利用中國的資金和建築能力在歐亞區域修建港口、道路以及鐵路等基礎設施,並擴大在這些國家的影響力。

部分分析師認為,一帶一路上的一些項目都具有戰略意義,比如橫跨中亞的油管、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的印度洋港口,這些項目都能用於軍事戰略目的,並讓中國得以進入印度洋領域。

關於一帶一路的故事,習近平已經講了4年。外界也好奇為何在此時舉辦領袖會議?分析師認為部分原因為中國經濟成長逐步趨緩,基礎建設投資已經無法有效帶動國內經濟,加上資金持續外流,國內經濟壓力仍高,向「一帶一路」國家出口中國的產能及協助基礎建設的施行,可以舒緩中國已經過剩的產能,並帶動經濟中短期的成長。

另一角度分析,習近平選擇此時可能考慮政治因素的成分較高。中國將在今年年底召開十九大(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由於外界傳言,習近平渴望繼續擔任總書記和軍委主席,並長期掌握最高權力,這可能會打破改革開放以來領導人的任期制。加上近年習近平以反腐之名拔除不少官員,因此外界認為一帶一路也是習近平宣揚其政績的一大助力,並可藉由「中國夢」等富有民族主義色彩的口號強化其領導地位。

實際上外界仍對一帶一路的實質效益抱持懷疑,英國金融時報引用中國商務部的數據指稱,2016年中國向一帶一路涵蓋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下滑了2%,而2017年迄今下滑了18%,與此同時,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建築營收則繼續強勁增長。2016年對53個一帶一路國家的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總計為145億美元,只占中國全部對外投資的9%,金融時報指出雖中國不斷強調「一帶一路」重要性,然數字卻顯示對相關投資放緩,但相關建築及工程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的建築營收和合約金額持續成長,也讓部分國家民眾認為中國在當地的基礎建設,不但花費巨大且使用率低,且具有軍事目的。

而部分市場分析師認為,此重大經貿政策是由政治力量而非市場力量推動,仍有相當高的風險,而「一帶一路」會是陸版的「馬歇爾計畫」或是一次失敗的盛大煙火節,外界仍高度關心。【記者 林曉明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