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我們的地球正在被塑料窒息

瑞典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合作,於2022年6月5日主辦世界環境日,主題是「只有一個地球」,強調永續性、更環保的生活方式,這不是一個最新卻是最緊急的議題,除了地球暖化外,塑膠的危害更是悄悄地進入地球生態環境,包括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或細節,也可能是另一種生態浩劫,以下就來談談塑膠微粒的危害及對環境的衝擊,讓人不得不覺醒,正是時候改變我們生產、消費和處置我們使用塑料的方式了。

塑膠微粒的危害

塑膠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多種多樣的塑膠製品迅速帶來便利生活,但也帶來了無盡難解的污染。陸上塑膠垃圾堆積如山,海上漂浮的塑膠垃圾污染海洋生態,都正在殘害美麗的地球,此時人們才發現塑膠竟也是最糟糕的發明之一。如今,塑膠污染又以微塑膠的型態,無聲無息地潛入地球每一個角落。

微塑膠通常說的是微塑膠和奈米塑膠顆粒,微米塑膠(1微米-5釐米)、亞微米塑膠(100奈米-1微米)和肉眼通常不可見的奈米塑膠(<100奈米)。人類曾自以為了解塑膠給人類和環境的危害,現在微塑膠問題成為了全球性的共同問題,在人體血液中和糞便中都檢測到微塑膠污染後,人類才驚覺自己對於微塑膠的威脅竟是如此後知後覺。

塑膠微粒過去曾被認為是無毒惰性顆粒,現在已被認為是對生物體具有潛在性的危害。塑膠微粒的高比表面積可能導致氧化壓力、細胞毒性和轉移到其他組織,而它們也可長期停留在生物體中,因此容易導致慢性發炎,因而增加了罹癌的風險。塑膠微粒也可能與免疫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有關。此外,塑膠微粒可能釋放化學品或從環境中吸收,或充當危險微生物的載體。

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以紋藤壺為研究對象,發現直徑或長度不到5毫米的微塑膠就會影響其後代繁衍,當微塑膠導致浮游動物在幼生期死亡,也可能經由食物鏈,讓毒素累積在中高階掠食者的體內,進而可能影響海洋生態糸統,造成漁業資源減少。

每人每年吃下的塑膠微粒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研究團隊研究指出,從七個亞洲國家出產的14項魚乾產品中驗出微塑膠,其中以日產的小鱗脂眼鯡(俗稱臭肉鰮)所含的微塑膠最高,平均每隻魚最多可能含有2個微塑膠(台灣人平均吃31條魚乾可能會意外攝取入1個微塑膠)。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研究結果,發現如果每天用塑膠瓶喝水1.5到2升,那麼每年以這種方式攝入的微塑膠顆粒就將近10萬個。

根據台灣衛福部食藥署的統計資料,台灣每人每年平均食用59.92公斤的海鮮,再以本土海鮮微塑膠含量推算,綠色和平組織提出台灣每人每年經由海鮮總共可能吃下的微塑膠粒約1.63萬個,相當於一根1.05克塑膠吸管的量。據其它報導,全球人均每年可能攝入的微塑膠顆粒約5克,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

空氣中的塑膠微粒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研究降雪過程中會捕捉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格陵蘭島和斯瓦爾巴群島之間海上的浮冰樣本發現平均每公升含有1,760個微塑膠粒子,而歐洲更多,平均每公升含有24,600個。這顯示,風也是全球微塑膠污染傳播的關鍵媒介。

英國衛報報導,在活人的肺部深處也發現了微塑膠顆粒,研究團隊從13名接受手術患者的組織取得樣本,在其中11例發現微塑膠,主要微塑膠類型是用於塑膠包裝和管材上的聚丙烯,以及寶特瓶的原料。因此證實人們不但會吃下且會吸入這些微小的塑膠顆粒。

人體中發現的塑膠微粒

2022年3月份,科學家首次在人體血液中檢測到微塑膠,證實微塑膠顆粒可以在人體全身傳播,並可能滯留在器官中。但更令人擔心的是,微塑膠可能會對人體細胞造成損害,導致人類過早死亡。

而在人類胎盤中也發現了塑膠微粒,非常令人擔憂,研究人員在正常懷孕和分娩的健康婦女的胎盤中,發現了塑膠微粒,這份發表在環境國際(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上的研究,結論是:「胎盤中塑膠顆粒是個必須極端重視的問題,需要再進一步評估,塑膠微粒是否會觸發免疫反應或導致毒性污染物釋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建議,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您可以做的事

  1. 清潔海灘:如果您住在海岸線附近,請參加您所在地區的海灘清潔活動,或者帶您的家人去海灘散步,開始您自己的清理工作。
  2. 清潔河流:河流是塑料碎片進入海洋的直接通道,加入河流清理行列或自己動手,這條河看起來會更好,並有利於它的生態系統和海洋。
  3. 永續性購物:下次外出購物時,選擇沒有塑料包裝的食物,攜帶可重複使用的袋子,購買當地產品,並使用可重複性的容器盛裝,以減少塑料浪費和對環境的影響。
  4. 嘗試零廢棄物生活方式:投資於永續性的、對海洋友好的產品,例如,可重複使用的咖啡杯、水瓶和食品包裝。
  5. 永續性旅行:當您度假時,請盡量注意您的一次性塑料攝入量,在酒店房間裡拒絕微型瓶子,帶上自己的可重複使用的飲水瓶,並使用不含微塑料的珊瑚安全防曬霜。
  6. 倡導變革:要求當地超市、餐館和當地供應商放棄塑料包裝,拒絕塑料餐具和吸管,並告訴他們原因。向當地政府施壓,以改善他們管理廢物的方式。
  7. 永續性服裝:時裝業產生了全球20%的廢水和10%的全球碳排放,這比所有國際航班和海運的總和還要多,盡可能考慮永續性服裝和修補衣服。
  8. 選擇不含塑料的個人護理產品:個人護理產品是微塑料的主要來源,微塑料會直接從我們的浴室沖入海洋。選用不含塑料的洗面乳、日霜、化妝品、除臭劑、洗髮水和其他產品。

改變我們生產、消費和處置我們使用的塑料方式,正是時候

殘留在海鮮中的微塑膠的材質以聚乙烯、聚丙烯及聚乙烯對苯二甲酸脂最多,這類材質最常用於製造塑膠袋、食品包裝容器和一次性塑膠餐具。但是,現行減塑政策無法抑制塑膠使用量,造成塑膠總用量在十年間反而增加,「每人每年吃進微塑膠的量,有增無減。」在接下來20年間,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量,將增加到今日的三倍。環保署應即刻採取更積極的源頭減塑措施,包括擴大源頭管制,儘速將外帶與外送納入管制對象;加重限塑力道,提高收費與獎勵優惠;推動重複使用的循環模式,加速淘汰一次性塑膠。

歐盟平均每人每年使用200個塑膠袋,台灣則在「未計入年增量」下,以年用155億個購物塑膠袋計算,平均每人每年使用量即超過670個,幾乎是歐盟的3.3倍,台灣實際上存在更大的減塑急迫性。

人類必須覺醒,地球只有一個,人命只有一條,健康的環境、永續的地球才是人類維持生命、延續世代、實現夢想不可或缺的永久場域,改變我們生產、消費和處置我們使用的塑料的方式,已是刻不容緩,這是人人都要共同去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