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母道王道治國之道 庶民的母親節迴響

由於社會風氣的醞釀,每年的母親節慶祝活動精彩有餘。這個溫馨的節日來自於1908年5月10日安娜·賈維斯( Anna Jarvis,1864年5月1日-1948年11月24日)所發起,在美國的西維吉尼亞州和賓州正式開始這個為感謝母親而慶祝的節日,1913年美國國會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作為法定的母親節,我國的母親節也予沿用。由於安娜母親生前最愛的花是康乃馨,也就成了母親節的象徵。其實,我國代表母親的花是萱草(俗稱金針花),在古代遊子臨遠行之前,會在居家的後院種植萱草,讓母親相信欣欣向榮的萱草象徵遊子在外平安健康,媽媽也因照顧和欣賞萱草使得心靈有所寄託,減輕母親對遊子的思念,這是表達孝心的方式。

母親節是個感恩的節日,「母親像月亮一樣,照耀我家門窗,聖潔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為了兒女著想,不怕烏雲阻擋,賜給我溫情,鼓勵我向上......。」這首歌幾乎人人都可哼唱幾句,誠如歌名頌揚「母親您真偉大」,人們在唱這首歌的同時,這也是對於母親應扮演角色職責的期望和規範。在我國的傳統社會裡,母親更被期望扮演為一個盡心照顧公婆、操持家務、輔助丈夫、教育子女的重要角色,而有所謂的「母道」,指的就是爲母之道。道,指道德、天性、天職等。歷史上,母道實踐的典範,一個是「孟母三遷」的故事,描述儒家學者孟子幼時,母親為了讓他習得良好的品行,最後將住家搬到學堂旁,並激勵他努力向學,終於成為一位著名的學者;另一個是岳飛的忠勇事蹟廣布民間,其中「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

在任何一個社會文化中都免不了對母親這個角色的期待與要求,但母親也是人,會有自己的情感需求與感受,不是一句感恩、一份禮物所能詮釋與替代的。1960年代美國第二波婦女運動中,女性主義者開始對於西方傳統價值觀中對於母親角色的假設有所反省,認為許多對於母親角色的期望(照顧小孩、負責家務),其實是父權制度的產物。從人文、政治的歷史軌跡來看,這樣的見解與主張確實也有其道理。一般來講,父權的典範是「王道」,孟子是王道代表者,在《春秋》等儒家思想中均有君主應以王道統治人民之經典,要而言之,就是依正義與仁愛行政。時代改變了,但在如今的父權社會中,許多語言中都還是將自己所屬的事物以「母」稱之,例如將自己出生成長所學的第一種語言稱為母語,畢業的學校稱為母校,出生的祖國稱為母國。由此可知,「母」的真義是源頭、是根本,無論是母權代表的母道還是父權代表的王道,其核心在於天道。

「萬物循天理,天地人本一。」是天道真義,生而為人基於此義,享有天賦人權,而人須秉於良心行事才能應天理,才能有眾生平等的胸懷,唯有如此,世界才會和平。基於此,治國之道須以王道為表、母道為裡,兩者互為陰陽,在如今的世界,女權已獲得相當程度的重視與尊重,無論執政的是男性還是女性,或是每個人做人處事皆應如此。

慶祝母親節,雖說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一樣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龍鳳,那甚麼樣的親職教育才是真愛?「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是母道好樣,但王道的概念與內涵或許更符合現今的大環境需求與運用。「王」之一字的內涵,上一橫代表天,中一橫代表人,下一橫代表地,一豎代表天地人合一的概念。現代許多的孩子大都能得到父母親的傾力栽培,希望在學成績優秀,出社會能在自己的領域中出類拔萃,為人父母的,莫忘在激勵孩子重視同儕競爭時,更要給孩子們追求自我修身「成己」,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物」的涵養,讓孩子懂得真正的王道,是必須成就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受人敬重的,即便是學霸,也要是個樂於助人的和平小天使,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人脈網絡,這是現代人想要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

另外,涵養孩子人權理念也很重要。人權指「個人或群體因作為人類,而應享有的權利」,是人的哲學。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對於人權最基本內容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尊嚴權、公正權,還有財產權被認為是生命權和自由權的延伸。主張如果一個人要生存下去、要有能力選擇他喜歡的方式生存下去,一定要有物質作為支持,那麽,對自我勞動的所得進行排他性的占有,就是生命權與自由權必不可少的保障。「人能夠工作,能夠靠自己的勞動成果生活,並把生活剩餘的錢存起來留給子女或者自己的晚年,這都是人尊嚴的一部分。」財產權看似是一種物權,但其實質為人的支配物,即支配自己正當所得的權利。以上五權都是基本人權不可剝奪,包括國家、政府、公權力,以及任何的個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人權。有句台語俗諺:「細漢偷牽牛,大漢偷拔瓠。」因此人權的理念必須從小扎根,但是這並不是獨獨對「母道」的要求,而是「王道」必備的治國之道,包括方方面面的社會問題,其實都是人權議題。

面對台灣少子化危機迫在眉睫,蘋果日報報導指出,美國中情局(CIA)公布2021全年全球人口生育率預測,台灣是最後一名。前外交官劉仕傑直言「意外嗎?一點也不。」並列出少子化的5個致命原因,「高房價、高物價、低薪資、公托不足、工時長」。他說,可能有些人會質疑這份報告的真實性,甚至質疑CIA。「但無論如何,我個人認為,CIA的報告信度及效度,有一定可靠性。」針對今年第一季的生育率又比去年下降13.6%,劉仕傑更直言,「買不起房的年輕人,怎麼敢結婚?怎麼有勇氣養育下一代?對於年輕人來說,一旦背上房貸,就是二三十年的沈重壓力,每月的可支配所得幾乎所剩無幾。究竟該如何養小孩呢?那些祖上庇蔭、不用背房貸的政治人物,你們可懂年輕人的壓力?」近日LINE TODAY也做了一項調查民眾「決定要不要結婚的關鍵」,歸納出造成不想結婚的原因,為經濟、教育、治安及家庭關係等問題,而從票數來看,多數人決定是否結婚的關鍵主要還是「經濟」,調查結果顯示,不婚不生儼然成為政府的重點課題。

跟經濟形影不離的是稅制,又是5月報稅季了,面對當前的稅改,政府往往只給扣除額調高的小確幸,但對稅務實務、稅捐救濟制度弊端的改革並未讓人民有感,好不容易「出生」的納保法多款對納稅人不友善的條文也遲遲未修訂。根據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統計,全台新增欠稅欠費待強制執行案件,在2020年高達1,431萬件,從2001年到2020年爆增到7.54倍,全台灣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會遇到欠稅欠費的問題,人民若不幸冤稅纏身,想生養小孩也難啊!本文為媽媽及適婚女性請命,台灣需要永久性人口政策,然而衛褔部曾於 2017年提出「少子化辦公室」,曇花一現就無疾而終了,國安危機需國安政策來解除危機,當務之急需要跨部會專責單位來協調、統合相關政策的推動與落實,台灣是人民深愛的母國,要讓她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