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愛我們的環境 邁向地球永續發展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從1970年成立至今已歷經51年之久,顯然半世紀前,人們就警覺到地球的傷害越來越嚴重,包括臭氧層破壞、氣候變遷,以及酸雨...等等問題。1990年地球日活動正式推廣到全世界,美國開始不分國籍的向全世界的人們提醒環境保護的觀念與實踐;2004年一部《明日之後》科幻災難片上映,讓人們對地球環境惡化更有感,但地球的環境並沒有因為人們的警覺而得到有效的改善。

202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修復我們的地球」,各項相關活動已如火如荼地展開,從4月20日至22日,世界各國將一起參加2021年地球日。探討如何共同防止即將到來的氣候變化和環境破壞災難,可以在一起修復我們的地球,而其中極端氣候依舊是熱門討論的議題,全球的氣候危機沒有因疫情而暫停,高溫熱浪、大雨成災、乾旱氣候造成森林大火頻傳。種種現象顯示,極端氣候是全球絕對要共同面對的嚴峻問題。

去年颱風未侵襲台灣,水庫未在夏日儲存足夠的用量供全年使用,加上今年春雨「缺席」,因此,台灣正面臨著五十六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現在全台已實施限水措施,缺水危機危及台灣半導體產業還登上國際媒體版面。然而,以往夏日颱風豪雨卻經常狂襲台灣,造成市區嚴重積水,民眾苦不堪言,尤其在台灣山區環境長期嚴重被破壞,土石流坍方不斷,百姓何時可以免除這種極端氣候的恐懼?其實不僅台灣,這幾年歐洲也面臨嚴重乾旱危機,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國際團隊針對歐洲橡樹圖譜的分析發現,現在歐洲地區正處於過去兩千年來最嚴重的乾旱。2019年9月,澳洲叢林野火肆虐各地森林長達四個多月,大火燃燒面積達 1,710 萬公頃,相當於 4.7 個臺灣面積,超過10億隻動物命喪火窟。巴西亞馬遜森林仍深陷大火危機,光是2020年7月,就紀錄了6,804起大火,比2019年7月增長了1,886起!除了極端氣候影響外,畜牧、伐木、採礦等,為了貪婪地掠奪地球資源,也是珍貴雨林遭受焚燒的主因。

台灣環境污染與生態環境仍有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國土規劃不完整,超抽地下水造成的地層下陷,高科技產業擴充造成的污染,石化業的污染及綠化政策欠缺生態考量等等重大問題。當人們不了解自然環境的價值、不了解土地的潛能、不了解生態特色的重要時,土地開發只著眼在短期的經濟利益,都市、鄉鎮邊緣的山坡地幾乎都是超限利用,整體而言,欠缺完整的國土規劃,保護區的設置,以及環境生態教育的不足,導致環境生態不斷地摧毀,進而殘害地球生命。

人類必須覺悟,人絕對無法勝天,大地的反撲也絕不是人類可以承受的。2006年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將受創的地球赤裸裸地呈現在世人眼前,宣告人類如不迅速採取有效措施,不久的將來必會遭受到更大的災難,當時引起全球各國政府與人民重視、參與、採取補救行動,共同挽救地球暖化危機。七年後的紀錄片「看見台灣」更讓人驚覺,台灣受創的環境其實是我們更不願意面對的真相,影片中指出我們如何毀壞這原本美麗的土地,高山茶、高麗菜、檳榔樹破壞水土保持造成土石流、水庫淤積。石化產業耗電、高污染,更是用台灣的環境命脈換取經濟利益。沉淪的人心偷倒廢水、盜採砂石、溫泉旅館抽取溫泉水、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讓台灣土地也慢慢下陷沉淪。

台灣已在環境保護上發展近五十年,也已投入相當多的人力、物力及財力。應該可以有相當的成效才對,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從空中鳥瞰台灣竟發現,長期經濟發展的代價竟是如此之大,台灣並沒有因政府長期投入而避免嚴重傷害,人為直接與間接的破壞仍處處可見。法律永遠是最低道德標準,僅靠政府依法執行環境保護工作永遠是不夠的,地球村永續發展的觀念必須落實,將全球獲得保護及改善環境所需倫理、知識、態度、技能及價值觀深植每個人心中。

台灣是世界的一份子,自然是無法置身於全球之外,身為世界公民除了解決自身的環境保護問題之外,也要投入全球環境保護的行列中,為全球貢獻一己之力。正視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惡化正持續破壞著我們的天然系統,導致了新的致命疾病以及全球經濟崩潰的問題已到臨界點上。近年來,氣候變化和冠狀病毒肆虐全球至今仍然嚴峻,更令我們深刻體會人類對地球所造成的嚴重傷害,就如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所強調,修復地球是眼前唯一的機會。

人人良心覺醒,善待我們生存的環境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善與惡全在心中有無愛地球的心,如果每個人都能從自己做起,以一念之善,發揮道德勇氣,在自己的心田撒下愛的種子,用心勤耕耘,全球團結在一起,摒棄一己之私,愛我們的環境,不殘害環境生態,大地才不會以災害反撲,人類才能擁有永續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