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人口負成長下的省思

根據內政部今年1月份公布統計資料,截至2020年12月止,台灣1至12月出生人數為16萬5,249人,死亡人數為17萬3,156人,比出生人數多出7,907人,台灣首次出現「死亡交叉」,人口開始負成長。未來每位年輕人得承擔的扶養比將加重,「養不起的時代」已加速到來,社會學學者更指出,2020年除了出生數創新低,人口遷入、遷出也表現異常,過去還有外籍配偶、移民等社會增加,來彌補自然增加的不足,但去年1到10月社會增加為「負」2萬5,889人,出現人口淨移出的狀況,也為台灣人口負成長增添了變數。

根據內政部數據,2020年1到12月份,約只有12萬對新人結婚,和每年平均有15萬對相比,相差甚遠,結婚對數持續走下坡,是造就出生持續低迷的原因,而年輕人不願結婚的主要原因大多來自於經濟的壓力,由於國內財富分配的不平均,讓財富集中於少數人,但擁有資金能力者,甚少投資於能創造國民生產毛額的製造業,而是投資於不能創造國民生產毛額的金融遊戲,致造成勞動力供過於求,就業市場普遍低薪,但金融與不動產的投資,卻讓房價快速的飆升,房租也隨著水漲船高,低薪下的高房租,讓無恆產的年輕人時時有入不敷出的危機,難怪年輕人不婚的比例越來越高,也為我國人口的負成長種下了惡性的循環。

台灣人口負成長的第二個變數,即是人口的淨移出。當一個國家的人口移出大於人口移入時,表示許多人對於這個國家的某些機制缺少信心,才會選擇移民,稅制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我國目前的稅率偏高,致有高資產者許多選擇移民至較低稅率的國家,除造成國內人口減少外,連帶也減少了國內的投資及就業機會,讓國內的經濟動能減少,稅務單位甚至未遵守租稅法定原則,藉著高達近萬條的解釋函令,來曲解法律以多課稅,讓投資風險不易評定,阻卻了許多外商投資的意願,投資不來,自然吸引不了海外人士來台,甚至有已在國內投資者也因稅務風險而撤資,造成國內就業市場的萎縮,在薪資低迷的情狀下,不婚已成多數的主流,人口移出又大於移入,台灣人口要正成長實在很難 。

在年輕人普遍低薪,導致不婚不生的少子化現象,卻還能看到財政部自2014年至2018年超徵稅收達6,000多億元,稅收年增率年年遠大於經濟成長率,雖然台灣的確是因防疫有成,生產、製造、消費活動得以持續,去(202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2.98%。要檢討的是,為何以往多年都是GDP成長率越來越低、卻連年超徵稅收?是否有因「操弄」的因素而超徵的稅收,例如稅收預算習慣低編歲收以取得績效?或是因惡意查稅,以「國家缺錢」為由,要脅納稅人「多少繳一點」補徵稅捐?為人垢病的「稅務獎勵金」是超徵背後的推手?更令人匪夷所思的,年年超徵稅收,國債數字沒有跟著下降,卻還年年創新高?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未來掌握在這些兒童的手上。面臨少子化的台灣社會,我們能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未來,讓他們能立足台灣,放眼世界?期待政府能通盤檢視所有造成人口負成長惡性循環的根源,從源頭來導正,才能健全本質,解決少子化問題。而立意良善的政策,要發揮應有的效能,就得仰賴秉持良知行事的官員,這也是台灣的政治環境裡,亟要建立的良心文化。期待政府以良心良政造褔人民,以良心的教育,引導下一代能明辨是非,勇於做對的事。良心文化,也可以是全民運動,大家一起來創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人人善盡社會責任,讓下一代能快樂成長,台灣得以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