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讓國家財政深陷危機的禍首

大法官會議日前針對軍公教年金改革做成釋憲解釋,同時也公布了大法官協同意見書及不同意見書,在不同意見書中,有大法官指出「公共支出所涉及的各種舞弊與浪費,才是造成國家財政危機的罪魁禍首。」其實這只是國家浪費公帑的一小部分。龐大的公務員人事開銷,以及浮編的預算,制度的不健全才是真正的元兇,讓國家財政深陷危機。

長久以來,政客上任後就大興土木,蓋一堆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建設, 至今全台少說也有500件淪為「蚊子館」,數百億的人民血汗錢白白浪費掉,之後還要編列預算去維護或活化使用,但仍成效不彰。政府的建設總是缺乏詳細的評估規劃, 「前瞻建設」濫編預算,也遭預算中心指為「浪費公帑、損及政府形象」。而我們的審計部對於地方政府債務亮紅燈、亂撒錢蓋蚊子館、超徵的稅款用到哪裡去,從來也沒有實際的追究行動,總是寫寫報告敷衍了事。台灣高達91萬的公務人力,人事費用每年1.2兆,佔總預算的70%, 跟其他國家相比,我們擁有超高比率的公務員,組織龐大開銷多,效率低落人民怨,司法無法為人民主持正義,稅制剝削人民,這些都是浪費與弊端。   

優秀的民主法治國家,政府說不清楚稅收用到哪裡去,人民就有拒絕繳稅的權利。台灣對政府的財政缺乏積極的監督機制,而人民大多傻傻地交稅,從不過問錢用去哪裡,也沒想過徵稅是否公義合理;很多人更是忍氣吞聲的繳稅,不敢對抗違法剝削的稅制。

過去的財稅單位常常發佈我們的稅務負擔率是13%左右,說是全世界非常低的,這是錯誤的訊息誤導全民。事實上,台灣人民除了要繳「稅」,還要繳很多的「費」與「捐」。「稅」加「捐」 加「費」負擔率達 19% ,若再加上「其他費」與「罰」 就有大約25%到30%的租稅負擔率,佔GDP是非常高的。

亞洲大學張進德教授也曾指責稅務官員,常常為了績效,恣意剔除企業具有合法憑證、且確實有付款的費用及成本,讓企業所得額虛增。加上行政法院形同虛設、功能不彰,納稅人難以獲得平反,造成實際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超過20%,甚至高達25%、30%。

台灣漏繳稅捐的罰款更是世界最高,印花稅是20到30倍的罰款,娛樂稅是5到10倍,證交稅是10到30倍,期貨交易稅是10到30倍。 政府嚴厲的收稅,台灣人民真實的租稅負擔實在不輕,但稅收的福利並沒有造福人民,反而因稅制的不良,傷害經濟的成長,人民的薪資水平低。

台灣人的平均月薪在四小龍中墊底,甚至不到香港和新加坡的一半。但是台灣的個人所得稅率是 6%-40%,新加坡為 3.5-20%,韓國是 9-21.3%,香港為 0-15%。薪資所得墊底,稅率卻高了好幾倍,台灣人「低薪高稅」的生活越來越辛苦。

台灣政府的稅收年年超徵,年年成長,卻還是不夠用,制度不良讓官員容易舞弊浪費,我們有看到執政者的改革決心嗎?還是繼續接收到官員魚目混珠的「說法」與「數字」 ?

行政院長蘇貞昌不久前表示,109年度歲入與歲出預算編列睽違22年再次達到平衡,去年的年度歲計賸餘甚至於達到1000多億元,並表示蔡總統非常重視財政紀律。

其實總預算平衡並不代表國家的財政有改善,預算數只是「預估收入數」及「預估支出數」,預算可能「故意浮編」歲入,造成歲入與歲出平衡,製造不需舉債之假象。況且總預算的背後還有很多的「隱藏負債」,例如勞健保、軍公教勞保四大退撫基金。

就算總預算平衡了,加計沒有放在總預算中的「特別預算」也能平衡嗎?前瞻計畫的特別預算全由舉債來支應,109年度「總預算」加計「特別預算」, 政府未償債務餘額其實是「淨增加」1222億元, 政府財政應該還處於持續惡化的情況。 真正的財政平衡,應該是政府完全不必舉借債務才是。況且,去年「總預算」雖有千億的賸餘,「特別預算」也借了千億的債,必須詳細計算後,才知道是有些許的賸餘或赤字。所以109年度是否真的會收支平衡還不可知。

去年股市交易熱絡「運氣好」,證交稅衝破千億,創下近八年最高,若不是這個「好運」何來歲計剩餘高達一千多億? 而真正的財政平衡是來自於「財政紀律」,不可依賴這樣的「意外稅收」,或為了達成稅收目標,放任稅務員濫開稅單 。

「財政紀律」的基礎來自於「法治」,而台灣嚴重欠缺法治,稅制尤其離譜,屬於人治的威權。稅務官員的權利過大,可以沒有課稅證據就開出稅單,人民繳不出稅金,不必經過法院的判決,就可強制執行人民財產、限制出境或管收,這是國內外投資人最害怕恐懼的。台灣外資投入全球倒數,在亞洲僅勝北韓,稅制遲遲不肯改革,不也是官員的貪婪作祟? 貪獎金、貪績效、貪權力,以「國家缺錢」為由,恐嚇人民「多少繳一點」 。

稅收的目的是要照顧人民, 官員應該本著良心善用稅收,深切檢討很多落後的制度,與浪費公帑的不必要支出,精簡龐大多病的政府組織,提高行政效率,仔細評估每一項建設的效益,否則再多的稅收,永遠也滿足不了政客的揮霍與貪瀆, 最終會讓台灣徹底破產。(恆春機場也是一座蚊子館,圖/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