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國家財政要正常 民主法治不可缺

行政院近日接連拋出福利措施,有人說是選舉到了才狂灑錢;蔡總統日前也公布了「財政紀律法」,希望制約政府機關,花錢要謹慎小心。照顧人民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不能因為選舉因素就讓政策停滯,而台灣的財政困境也確實要誠實面對,認真改革。

台灣長年低薪、物價高漲,民生負擔越來越重,國債高築,台灣財政就像一輛漏油的車,沒有找到故障之處修補,再怎麼努力加油也跑不動。

台灣歲入不敷歲出時,政府可以合法借債,讓國家財政赤字連年, 政府常說我們舉債佔GDP比率只有30%-40%,比起日本高於200%、美國高於100% 、新加坡也高於100%,我們還算健康,真的是這樣嗎?

新加坡跟台灣一樣是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家,新加坡的財政管理比我們嚴謹許多, 其憲法(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明訂,國家的預算必須收支平衡(balanced budget),不允許有財政赤字,國家舉債只能用於「投資生利」,不可以用於政府的支出,新加坡的法令制度完善,不把權力交給執政者,而是交給所有人民。「新加坡國債比我們高」,這是我們財政官員拿「假訊息」欺騙人民?還是官員的素質太差?

挪威也是一個小國,擁有石油的天然資源,但挪威人認為石油是祖先留給子孫的遺產不容揮霍,何況石油有耗竭的一天,甚至會被世人捨棄,為了未來世代著想,早在1990年(30年前)就有法規規定,石油產業的國庫收入只准放入一個名為Government Pension Fund Global的基金,尋找穩健的投資標的,長期獲益目標只訂在3%,每年只能把基金的「投資收益」編入政府的預算支用,規劃非常嚴謹,基金已累積高達美金一兆,堪稱是全球最大基金。 

從以上兩個國家可以看見,執政者眼光長遠,從人民的立場出發,才能為人民增福利、減負擔,讓國家的財政運作正常;為了未來世代著想,唯有周延的法令,才不會因為領導人的更換,讓國家財政失衡,掉入民主制度普遍的財政陷阱中。反觀台灣的財政,在「收入」、「支出」與「預算」面都存在很多的問題:

收入面:台灣有很多的國營企業或泛公股事業(政府持股低於50%),全球開公司最多的國家,台灣名列前茅,這些獨占或寡佔的公司,如果經營得當可以大大的挹注國庫收入,降低人民的租稅負擔,但是卻淪為執政者的酬庸工具,董事長、總經理多非該產業的專才,導致績效差、虧損出包,但考績甲等,年終獎金也沒少,這不奇怪嗎?公股金融行庫,甚至安插很多財政部善於經營人脈、為退休找肥缺的官員,這些空降肥貓打擊公股行庫的士氣,造成外行領導內行,造成公股行庫績效不如民營,數百億的虧損全民買單,福利好到完全不用負責,一點也不影響升官發財,納稅人還要支付這肥貓董總每人每年數百萬的薪資 。全世界經濟體制健全的國家,沒有任何國家的國會允許政府主導金融業,台灣的法令缺失,造成政客政黨徇私,國家財政失血。

政府說,上市櫃公司要做好公司治理,自己卻帶頭作惡,以兆豐金案為例,財政部掌控董事會大多數的席次,但連基本的洗錢防制都不做,美國要開罰之前已經先警告過多次,這些人只領薪水、未盡職責 。

支出面: 公共建設的效益評估粗糙,蓋了一大堆沒用的蚊子館,全台灣至少就有500間以上,浪費數千億納稅人的錢。以故宮南院為例,當初為選舉而蓋,結果現在遊客小貓兩三隻,還要花一筆錢去行銷,像無底洞的「錢坑」。

預算面:各部會的預算編列浮濫鬆散,今年預算抄去年。政府稅收年年超徵,以前財政部都拿超徵稅收當政績在炫耀,民間超徵還民的聲浪之後,財政部眾多說法的其中之一,說是「預算的低估」不是超徵,按照此說法,長年被低估的預算,影響了國家財政的規劃與配置,本來可以買先進的國防武器或高品質的疫苗,結果因為預算短估,只能買過時的武器,給人民接種次等的疫苗,也讓每年可以償還國債的預算數變少,這都是國家人民的損失。

預算短估的唯一受益者,就是讓稅務官員容易達成「催繳起徵的目標」,進而領取稅務獎勵金。預算法第一條的規定,預算之編製及執行應以財務管理為基礎,並遵守總體經濟均衡之原則。 我們整個預算管理都不符合第一條的規定,都是人為操縱,官員拿國家資源,圖利自己的權力與金錢利益。

台灣要有財政紀律,「廢除稅務獎勵金」是讓財政回歸正常最容易做到的,更可以減少違法稅單戕害人民。

國家建設案應廣納各方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才,一起參與成本效益的評估。不該由一小撮人利益分贓做決定。法令的不完備,造成公帑的浪費,再多的抽稅,也不夠政府的濫權濫用。

公營企業領導人,除了具備該有的專業,應有公開公正的遴選方式產生,薪資應以實際績效彈性給付,阻斷酬庸文化,並開放自由市場競爭,以提升經營效率,必能大大挹注國庫的稅收。

台灣的競爭力在民間,不是在政府。經濟要改善,基本上要留得住資金與人才,政府要做的是主持公義,創造一個自由開放公平的投資環境,改善行政效率,建立公開透明的租稅制度。香港的租稅低,自由度大,投資貿易熱絡,政府雖然管得少,但對於法律所要求必定嚴格執行,靠的就是清楚透明的財稅制度, 以及良好的法治基礎 ;新加坡人對其司法的信任度高達98%,法律的健全也幫助了國家的財政與經濟。

台灣必須走向法治化國家,用完備的法律,阻止政客官員的貪婪,保護全民的資產與權益,才能吸引國內外的資金與人才。 台灣「超額儲蓄」亞洲之冠,又有優秀的人才被各國搶挖,但是經濟卻發展不起來,這肯定是政府的施政出了極大的問題。了解民苦、勇於改革沈痾,肯定是下一任新政府的必備條件。(圖/財政部抗拒人民陳情,警力重重包圍)